永昕2千升反應器動工,志在高CP蛋白質藥廠
精實新聞 2013-06-20 17:57:45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蛋白質藥廠永昕(4726)20 日宣布2千公升(L)反應器產線動工,預計今年底完工啟用。永昕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台灣非常有機會發展蛋白質藥,而該公司將採「兩條腿走路」,短中期生物 相似藥及蛋白質藥代工(CRO),除創造穩定現金流外,也會讓現有投資盡速達到損益平衡點,在此基礎下發展生物新藥,將使該公司成為開發蛋白質藥物最具成 本競爭力、且高CP的廠商。
永昕2001年創立至今,2004年除引進類風溼性關節炎生物相似藥TuNEX外,也是國內第一家採用拋棄式製程的生物藥廠。在八年的發展基礎上,永昕在哺乳類細胞培養已開發每公升20公克回收量的高濃度培養技術,並推進至500公升的拋棄式製程。
而永昕目前進行中的多項生物藥開發中,進度最快的兩個生物相似藥,分別為TuNEX及GranNEX,適應症分別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及白血球低下症,其中,TuNEX已進行國內三期臨床試驗中,GranNEX則預計今年底前取得IND(人體臨床試驗)核准。
永昕研發協理陳箐瓔表示,TuNex與GranNEX分別是採用哺乳動物細胞與大腸桿菌兩類不同的反應技術平台,希望藉此建立兩套技術平台的成功經驗,以此做為該公司發展生物相似藥乃至生物新藥的基礎。
永昕總經理溫國蘭指出,在蛋白質藥物原料的產線部分,先前該公司已累積了500公升生物反應器的成功基礎,因而此次擴建新的2千公升規模,學習曲線可望大幅縮短,預計今年底就可完工啟用,先前接獲歐洲廠商的代工訂單,第一批也將在明年4月投產。
溫國蘭表示,過去細胞株的表現量可能侷限在2-3g/L, 目前該公司已可大幅提升至20g/L,加上個人化醫療時代的來臨,以往動輒噸級、清理困難的生物反應器,已不是唯一選擇。該公司選擇的拋棄式製程生物反應 器,技術上擁有轉換快速、防止交叉汙染的優勢,也逐漸成為國際間的趨勢,該公司除年底啟用的第一個2千升反應器外,未來還將視訂單及自身發展,規劃興建複 製多座2千公升反應器。
林榮錦也指出,台灣發展蛋白質藥物具有很大的機會,過去因細胞株仰賴外援,三年前也投入1億元設立細胞株開發的公司金樺,並透過永昕與金樺的上下游整合,提供客戶自細胞株至終端蛋白質藥物上市的一條龍服務。
他說,對永昕來說,除希望2020年能有3-4個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相似藥上市外,另一價值則來自蛋白質藥物的生產代工。林榮錦解釋,相對於小分子藥,生物藥品的「製程就等於產品」,一旦確定生產代工基地後,就不能再更換,因而該公司只要與客戶確認長久合作關係後,也承諾客戶不會再開發相同成分的生物相似藥,以求相互保障,而短中期生物相似藥與蛋白質藥物代工的基礎,除給予該公司穩定的現金流外,也會使現有產線投資盡快達到損益平衡點,在此基礎下向下發展「Bio Better」或「Bio Novel」的新藥,就會擁有開發成本最低的競爭優勢。
(圖說:照片由左至右依序為永昕財務會計經理陳炯祥、永昕董事長林榮錦、永昕總經理溫國蘭、永昕研發協理陳箐瓔)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65598baf-55dd-41ef-a570-a0db5137c785#ixzz2WleieRqd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泉盛旗下抗過敏新藥獲美專利 全球唯2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3-06-13 08:55:17中天生技(4128-TW)集團旗下泉盛生技(4159-TW)宣布旗下抗體新藥FB825取得美國發明專利,成為全球唯二取的專利新藥廠,同時年底送件美國申請IND人體臨床,由於取得美國專利,可望加快臨床進度,未來將與國際藥廠羅氏分食全球超過260億美元(約新台幣7800億元)的抗過敏新藥市場。
泉盛表示,前年與中央研究院簽署[Anti-CεmX抗體新藥開發]全球專屬授權合約,授權自中研院抗CεmX單株抗體新藥FB825,於今年6月11日獲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核准公告,取得完整藥物與功效專利。泉盛指出,Anti-CεmX抗體新藥具有創新藥理作用機制,它能直接殺死IgE-expressing B細胞,阻斷IgE的分泌,是未來全球應用於過敏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的最具潛力抗體新藥。
泉盛強調,FB825美國專利核准,目前全世界僅有羅氏藥廠與泉盛生技2家公司,具有開發Anti-CεmX抗體新藥之機會與權利,目前泉盛已完成FB825抗體新藥的離體、活體、人類檢體及安全性相關試驗,證實FB825具有高度藥物安全性與生物活性,計畫最快年底申請美國FDA新藥臨床試驗審查(IND),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並同時與國際大藥廠洽談授權商機,搶食全球超過260億美元(約新台幣7800億元台幣)的抗過敏新藥市場。
泉盛表示,世界過敏協會WAO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過敏人口隨著工業化程度而日益嚴重,約有5分之1以上的人口超過10億人,受到氣喘或過敏疾病的困擾,藥物市場潛力十分龐大。
神隆、生泰 營運將「藥」進
|
||||
![]() |
||||
|
||||
台灣原料藥族群逐漸成型,包括神隆、生泰等首季毛利率都創下近年高點,單季獲利都亮眼;今年7月將舉辦的年度台灣生技月,原料藥族群將首度成立專區展出,擴大與國際客戶合作。 神隆11日股價收71.6元,下跌0.6元;中化生則收47.1元,下跌0.5元;另外生泰收62.6元,上漲1.1元。 神隆首季中樞神經系統用藥比重上攀到31%,較去年增加13個百分點;新產品方面,神隆首季在日本上市一項抗癌原料藥,本季有六項新產品陸續上市,法人估,該公司今年業績在本季起將逐季攀高。 中化生今年營運來主力為MMF、EPAE、Rapamycin三大產品,其中,EPAE今年躍進為公司明星產品之一,今年出貨量約4到5噸間;法人估,該公司今年營收上看13.5億元,年成長幅度衝上16%。 中化生表示,目前樹林廠產能飽和,公司將在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建置占地達1.6萬坪的新廠,預計後年投產,爭取全球原料藥訂單。 原料藥族群中近期最受矚目的,應屬原料藥黑馬生泰,生泰為老牌製劑廠生達的子公司,擁有「溶劑回收」技術,透過該技術優化製程,可有效提升毛利率。 據悉,生泰近年與多家日本藥廠的合作開發案已經逐漸進入收割期,首季認列部分階段權利金,帶動首季獲利看好。
|
泉盛新藥 在美獲專利
|
||
![]() |
||
|
||
新藥公司泉盛(4159)昨(12)日公告該公司新一代抗過敏新藥「Anti-CεmX單株抗體FB825」,正式取得美國發明專利,下一步將在美國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泉盛昨日表示,目前美國為首個公司申請並得到專利的國家,於11日正式取得美國專利核准,目前僅有全球大藥廠羅氏擁有類似專利,而泉盛的FB825則是新一代的專利藥物。泉盛11日興櫃參考價收74.81元,下跌0.31元。 |
三合一檢測儀獲標案訂單,聿新科今年營運起飛
精實新聞 2013-06-05 17:42:19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生技股新兵聿新科(4161)即將於6月26日掛牌上櫃,該公司主要分為三大事業體,分別為居家檢測、美容保養及天然蝦紅素,其中,居家檢測血糖/膽固醇/尿酸的三合一檢測機接獲印尼政府標案訂單,今年營收貢獻可望有四成以上成長;另外,全球唯一的血糖/血壓/膽固醇「三高」檢測機,已獲歐洲CE認證,年底可望開始出貨。
聿新科成立於民國88年,目前資本額3.38億元;該公司三大事業群分別為居家檢測、美容保養及天然蝦紅素,其中佔營收約佔八成的居家檢測部門,主要生產多合一的檢測儀器,營收貢獻最大來自血糖/膽固醇/尿酸三合一的監測系統。該公司三年前轉虧為盈,民國100年及101年的營收分別落在3.06億元及3.3億元,以當期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都為0.16元。
聿新科董事長楊金昌(附圖)表示,該公司生產的監測系統是採電化學檢測,已開發量產多功能監測系統和檢測試紙片,並以代工及自有品牌雙管道銷售,其中,自有品牌銷往東協、東歐、印度及中國等新興國家,在印尼位居前三大品牌,歐美則以代工為主。試紙片比較關鍵的技術在於無間距生產,除可省掉傳統的銀漿,且單版生產試紙片數也較以往跳增,可有效降低成本。
他指出,今年該公司已接獲印尼政府標案三年訂單,第二季開始小量出貨,目前已掌握的試紙片訂單就有3億片,超過現有竹南廠三班制的最大產能,該公司也已擴建2條新產線,6月到位,產能將較目前增加六成以上,以應付訂單所需。
聿新科民國100年自行研發的三高機,將血糖、總膽固醇及血壓的檢測整合為一,其中在膽固醇檢測部分,全球成功開發的廠商不超過10家,該公司生產的「三高機」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整合機台,先前已取得歐盟認證,今年底開始小量出貨,內部也擬推出更小型化、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新版機種,有望爭取歐美大廠訂單。
在美容保養部分,該公司是國內第一家通過ISO22716國際化妝品認證的廠商,其竹科廠除為國際大廠3M、美樂家、科士威、Beaumore等代工外,也以「Acureal」自有品牌銷售,每年營收貢獻穩定落在4、5千萬元左右。
至於天然蝦紅素部分,聿新科投入已有7、8年時間,目前主要放在中科廠進行研發生產。該公司的天然蝦紅素主要萃取自福壽螺卵,是目前除藻類外少見的天然蝦紅素來源,因而該技術也擁有美國、歐洲、台灣等國專利,終端應用除可用於保養品、飼料添加劑、肥料、食品酵素外,最高等級的純度甚至可做為防治心臟病及老人癡呆症用藥的原料,目前已與日本大型藥廠洽談合作,做為保健食品及阿茲海默症藥品的原料,未來營運將逐步發酵。
法人預期,聿新科今年在居家檢測產品帶動下,營收有機會挑戰4.8億元,年增45%,每股稅後盈餘1.5-2元,該公司計畫本月26日掛牌上櫃,掛牌價暫訂區間35-40元。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acf282fa-9648-4b16-b43d-47aabba6a810}#ixzz2VTj616Yg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攜手嬌生 東洋抗癌藥9月出貨
東洋昨公告與嬌生的抗癌微脂體藥品Doxil/Caelyx合作生產案,拍板定案。圖為東洋董事長林榮錦。
資料照片
【姚惠珍╱台北報導】台灣東洋(4105)昨公告與國際大廠嬌生的抗癌微脂體藥品Doxil/Caelyx合作生產案,拍板定案,預訂9月開始出貨。
法人指出,該項藥品包含原廠藥及學名藥針劑,需求1年上看80萬劑,今年出貨量有機會上看20萬劑,未來可望取得6成市場,出貨量上看50萬劑,貢獻未來營運成長。
根據東洋指出,Doxil/Caelyx因採特殊的微脂體包覆劑型,在製程設計上及臨床實驗執行上具有相當難度,加上生產過程中,必須掌握高階的量產及化學穩定度技術,才能通過在藥物傳輸系統上的藥物動力學審查。
2年砸8億建產線
全世界有能力跨入該領域的藥廠微乎其微,這也是為何該藥品有3項適應症雖已過專利保護期,卻鮮有藥廠能推出學名藥與原廠競爭。
東 洋為搶進抗癌微脂體藥品Doxil/Caelyx市場,近2年投入8億元,於中壢廠及六堵廠興建新產線。其中,中壢廠未來主要生產Doxil /Caelyx,初估今年將可出20萬劑,對東洋每股稅後純益(Earnings Per Share,EPS)貢獻度逾0.5元。
Doxil/Caelyx 原為嬌生大藥廠的專利藥品,1995年開始上市,主要使用者包括愛滋病引起的卡波西氏肉瘤(AIDS RELATED KAPOSI’S SARCOMA)病人、有心臟疾病風險的轉移性乳癌患者、接受過至少1種治療方式且已接受骨髓移植的進展性多發性骨髓瘤病人,以及曾接受第一線含 PLATINUM及PACLITAXEL化學治療而失敗者或復發的轉移性卵巢癌病人。
看好蛋白質藥發展,永昕新藥研發/製造雙線搶進
精實新聞 2013-05-27 09:52:16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蛋白質藥物的製造與新藥研發雙線並進,蛋白質藥廠永昕(4726)將斥資3億元興建2千公升新廠,6月下旬動工,今年11月可望投產,新廠將用以因應德國大廠蛋白質相似藥的臨床研發。另在新藥方面,目前已在臨床三期的類風濕性關節蛋白質相似藥TuNEX已在收案階段,將力拼2016年上市。
永昕成立於民國90年,8年前由東洋(4105)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以個人名義入股後,開始進行一波整頓,第一步即確定公司的定位及方向,並投入必要的支出,最新資本額近9.75億元,最大股東除林榮錦及關聯企業晟德(4123)外,含包括年興(1451)、國發基金等。
永昕總經理溫國蘭指出,目前該公司就是以蛋白質的製造為基礎,並替客戶設計代工與自行發展藥物雙向並進。她解釋,一般化學藥物1,000的分子量已經算很多,但蛋白質藥物分子量動輒3、40萬,因而生產製程更複雜且不穩定,也因此,大廠如果確認製造基地後,很難變更。另外,因新產能投入的資本及技術都具一定門檻,國際合格的蛋白質製造產能也常聽聞缺貨。
而永昕在蛋白質藥物的製造領域,也掌握了天時地利,一方面,因全球熱賣的蛋白質藥物將在2016-2020年進入專利到期高峰,吸引學名藥廠 搶進,且2004年後蛋白質藥物的拋棄式發酵槽技術成熟,可補足傳統永久式不銹鋼槽體清洗不易、且維護成本過高的問題,加上永昕目前在哺乳類細菌種源的發 酵技術上,已從每公升0.8克提高至3克,製造成本相對與國際同業具有競爭優勢。且協同集團內以細胞株見長的金樺,也可提供客戶自細胞株建構、臨床研發設 計至蛋白質藥物量產的一貫化服務。
在技術及成本優勢下,永昕今年也獲選成為德國大藥廠的合作夥伴,共同進軍全球最熱賣的癌症蛋白質藥物的市場,據了解,該藥物的專利將自2018年到期,雙方也規劃,明年3月相似藥的臨床藥物將開始投產,力拼成為專利到期後第一批上市的蛋白質相似藥。
在自行研發的新藥方面,溫國蘭表示,永昕投入多年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蛋白質相似藥TuNEX,先前已委由東生華(8432)進行人體三期臨床試驗,目前已在收案階段,如果一切順利,預計2016年上市。目前該公司手上還有5個蛋白質藥物的研發,其中包含純新藥及相似藥,未來可能保留1-2個由該公司自行進行,其他則尋求合作夥伴加入。
也因看好全球蛋白質藥物的發展,永昕今年也將投入3億元,興建2千公升的新產能,6月下旬動工,11月可望投產。法人也估計,今年在不含廠房的折舊攤提下,永昕有機會挑戰現金流轉正,在既有的技術基礎及成本優勢下,未來複製新產能的速度可望加快。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68718aed-c5cf-4730-acdd-a0e1980caa64#ixzz2V4lU6ND1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杏輝旗下杏國入股德廠MG 治乳癌新藥進三期臨床
2013/05/27 21:42 鉅亨網 記者胡薏文 台北
杏輝 (1734) 搶攻新藥商機再締新猷!杏輝集團由旗下杏國新藥,與德國上市新藥研發公司MediGene完成簽約,
入股MG,以 240.58萬歐元(約新台幣9400萬元),取得MG 6.09%股權,成為MG最大法人股東。同時並取得治療乳癌新藥Endo TAG-1的主導權,以及產銷專屬權利。由於杏國將取此一乳癌新藥全球三期臨床的主導權、開發所有適應症的權利、所有專利及全球市場的生產,使得杏輝集團 在生技新藥開發項目,正式躍上國際舞台!
杏輝指出,治療乳癌新藥EndoTAG-1目前已經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杏輝董事長李志文表 示,Endo TAG-1在乳癌部分,主要是用於治療乳癌病患中15%的三陰性乳癌患者,明目前除已獲歐盟核准進入乳癌的人體三期臨床試驗外,在美國市場的胰臟癌也獲准 進入三期臨床,乳癌部分預計4-5年將可完成三期臨床,正式成為新藥上市,杏國也將啟動與其他臨床夥伴的合作洽談,力推在2019年前取得藥證並上市,而 杏國也取得新藥上市後亞洲區域銷售專屬權。
杏國與MG近年來已有密切合作關係,2011年取得MG全球第一個上市植物性新藥治療人類乳突病 毒(俗稱菜花)的Veregen亞洲銷售權利後,2012年7月雙方進一步合作,杏國與MG洽談合作期間,即積極研究EndoTAG-1開發之利基與成功 機會,並評估認為有希望為杏國第一個開發上市成功的癌症新藥。
MG公司是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的新藥開發公司,旗下有2項已完成上市新藥(包 括治療前列腺癌Eligard及Veregen),目前仍有3種新藥(包括EndoTAG-1)繼續研發中,是一家具有卓越研發能力的國際新藥研發公司。 杏國入股後,將可取得董事席次,進入董事會,參與實際經營與決策。
李志文表示,杏國入股MG,並取得治療乳癌新藥Endo TAG-1主導權,MG並非放棄本案,而是雙方合作加速研發,而透過此次投資合作,杏國除了可獲得MG在研發技術與經驗傳承,加快杏國新藥開發速率,也可 取得國際生技公司的經營參與權利及平台學習,而MG則獲得資金與亞洲區合作夥伴,雙方可謂互蒙其利,也使杏國一躍成為國內具有國際新藥開發能力的本土公司
生技條例闖關 類股喝采
|
||
![]() |
||
|
||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生技條例)將於明(22)日闖關,若順利通關將為生技產業再添利多,業界預估,包括血糖測試族群的泰博(4636)、五鼎、華廣,及醫材有關類股紅電醫、聯合等都將同步受惠。 立法院明日排定由經濟和衛環兩大委員會聯審「生技條例草案」,昨日激勵生技醫材等類股走強,包括泰博 、華廣、紅電醫、聯合等都頗受投資人青睞,昨日泰博股價收55.2元,上漲3.6元,華廣則收62.9元,上漲4.1元;紅電醫則收16.85元,上漲 1.1元,均強勢漲停。 生技條例是在生技產業發展策進會(生策會)搭橋下,由該會創辦人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提出,去年8月間結合行政院共同推動「33項」生技產業政策建議,而生技條例修正案,則是其中一項。 行政院指出,本次生技條例此次修訂的方向是針對「二類醫材納入優惠條例」的修正上,由於醫材仍為生技產業營收大宗,其中又以二類醫材為最,因此擴大納入醫材租稅優惠種類。 法人預估,這都將讓血糖機、骨材、導管甚至隱形眼鏡製造商,納入受惠範圍,其中五鼎、泰博、華廣、聯合骨科、太醫、精華、金可等廠商都有機會受到租稅優惠。 除了醫材外,昨日原料藥領域也報佳音,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計畫昨日發表最新產業季報,報告指出,今年首季原料藥成長高達24%,成為生技、製藥產業 領頭羊,帶動首季製藥產值將達189.6億元,年增11.2%。業界預估,今年原料藥公司包括神隆、中化生營收都有機會再創新高。 |
新藥股 預約生技月行情
|
||
![]() |
||
|
||
台灣生技月(Bio Taiwan)將於7月下旬啟動,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今年將「鎖定專業、擴大舉辦」的全球研發型新藥、新醫材公司為主軸;法人預估,生技月來臨前,將讓暫時偃旗的新藥股再點火。 法人指出,包括專注新藥開發的中天(4128)、東洋等大型生技集團,及浩鼎、寶齡、台微體、安成、智擎、藥華、基亞、健亞、友華等研發型、創新型生技公司,都有機會搭上和國際大廠的合作題材,而引起廣大投資人的青睞。 近期,「全球藥廠來台尋求結盟」議題夯,李鍾熙表示,今年「第12屆台灣生技月(Bio Taiwan)」將匯聚全球藥廠巨擘來台結盟,並力圖轉型為更專業的新藥、新醫材等創新技術展覽會。 其中,包括全球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SK)、默克(Merck)、諾華(Novartis)等都將來台與會,並尋求台灣醫學中心、臨床試驗機構等合作,可望加碼投資。 本次,除了大陸將鎖定「生物相似藥」(即蛋白質相似藥)領域來台尋求合作外,李鍾熙也透露,日本團也將有「大咖級」生技創投基金將來台。 |
創源搶搭新藥開發商機!美國聯邦法規加持 PMC潛在商機5億元
2013/04/11 21:05 鉅亨網 記者胡薏文 台北 訊聯集團 (1784) 旗下創源生技 (6140) ,致力於基因檢測與科學資訊,鎖定新藥開發商機,透過先進新藥開發專業軟體、藥物開發用資料庫及電子實驗記錄簿等,可協助藥廠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經過2、 3年的努力,終於正式繳出第1張成績單,獲得台灣神隆 (1789) 導入,創源評估,由於美國聯邦法規FDA要求藥廠必須符合「電子簽章」等要求,台灣只要是有意申請FDA藥證廠商,都有需求,潛在商機約5億元! 創源生技執行長蔡政憲表示,目前此一系統約有20家藥廠正在試用,而以單套系統至少新台幣500萬元起估算,這部分商機即可達1-2億元,而創源第2階段目標,則是擴及台灣200家中小型藥廠,如有60家採用,光是國內藥廠的潛在商機即有5億元。 蔡 政憲透露,此一PMC系統,其實不僅適用於生技醫藥產業,電子業也可採用,但創源當初的構想,即是盼能協助藥廠在新藥研發方面,能夠縮短時間,並減少「嘗 試錯誤」,提升開發效率,因此鎖定新藥開發商機,前2、3年的確吃足苦頭,不過在美國聯邦法規的電子化以及電子簽章等要求下,反而成為PMC系統客戶開發 上的助力! 創源隨PMC系統獲得神隆導入後,信心大增,將先以台灣藥廠為後續推動方向,盼能帶動國內製藥業研發升級與轉型,未來也不排除協助大陸或亞洲客戶導入。
生技業小金雞 爭相上市櫃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正是生技族群股價最佳寫照!在市場對生技產業 懷抱憧憬下,國內生技族群一波波朝IPO前進,而國內多家上市櫃生技公司也多向上、中、下游開枝散葉;其中,包括東洋(4105)、佳醫(4104)、中 天(4128)、杏輝(1734)等集團,旗下都有不少轉投資生技公司,目前也都走向上市櫃之路。 東洋集團目前除母公司東洋外,直接投資的製劑廠東生華(8432)、新藥廠智擎(4162)等,都已在去年掛牌上櫃,2家公司上櫃後股價表現果然 沒讓母公司失望,其中,智擎近期在新藥族群帶動下,股價正式突破200元大關,創掛牌來新高;而東洋在母憑子貴下,股價也站穩百元大關。 目前東洋集團除已上櫃的水劑大廠晟德(4123)外,轉投資蛋白質藥廠永昕(4726)及原料藥廠得榮(4187),目前也登錄興櫃,2檔個股近期股價也表現不俗,紛紛挑戰新高,預計近2年有機會轉上櫃。 佳醫集團近年轉型醫療控股公司,轉投資的醫美廠曜亞(4138)已上櫃,今年該公司新代理的電動拉皮機可望取得銷售執照後,業績有機會回溫。 此外,佳醫還轉投資醫藥流通的久裕(4173)及玻尿酸廠商科妍(1786),2家公司也登錄興櫃,股價維持高檔,後續也可望陸續規劃上市櫃。 中天集團轉投資的新藥廠合一生技(4743),研發中的糖尿病潰瘍傷口癒合新藥ON101(WH-1)日前獲得美國FDA同意,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 驗,台灣的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去年11月已獲准進行,並在台大、中醫大附設醫院及馬偕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持續進行中。該股在新藥利多帶動下,股價也創掛牌來 新高。 此外,中天轉投資新藥廠泉盛(4159)也登錄興櫃。 至於杏輝轉投資的新藥廠杏國生技,目前手上共計有5項新藥發展中,分別在臨床前試驗至藥品查驗登記階段,進度最快是用於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 的SB03,先前是與德國大廠合作,搶國內第一張藥證,估今年第2季取得。杏國有望於今年第2季登錄興櫃,在看好其後市表現下,母公司杏輝近期股價也創波 段新高。 興櫃新藥3雄 題材燒
|
|||||||||||||||||||||||||||||||||||||||||||||||||||||||||||||||
![]() |
|||||||||||||||||||||||||||||||||||||||||||||||||||||||||||||||
|
|||||||||||||||||||||||||||||||||||||||||||||||||||||||||||||||
生技股強勁,不僅櫃買市場量能充沛,興櫃市場包括浩鼎(4174)、安成藥、寶齡富錦等新藥公司,都受惠於旗下產品備受看好,再度引發市場矚目。 興櫃新藥3雄昨日股價均再創新高,其中浩鼎收180元,上漲12.95元;安成藥前日登上興櫃股王後,昨日股價再度攀峰,收283元上漲21.75元;另寶齡富錦因藥證題材加持,股價昨收159元,續漲27.71 元。 浩鼎因旗下抗乳癌疫苗新藥OBI-822/821已進入臨床3期,且新一代藥物報到,帶動後市行情;安成藥則因為產品線充足,今年可望還有多項新藥證到手,也炙手可熱。 最值得注意的是寶齡富錦,旗下的腎臟病新藥「Nephoxil」,已完成台灣藥證申請手續,美國方面臨床3期數據頗佳,近期可望申請藥證;因此該藥物可望成為本土首宗化學新藥,也將申請健保藥價給付,全球市場規模超過10億美元(近新台幣300億元)。 Nephoxil是寶齡於2001年自美國密西根大學技轉而來,並於2005年起這項研發中新藥授權給美國、日本公司,並繼續在台灣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寶齡富錦近期針對歐洲市場,也開始進行授權談判。 |
健喬入主優良 持股70%
健喬(4114)宣布,以每股4.35元價格收購老牌藥廠優良製藥七成以上股權。優良目前有190張藥證,年營收約2億元,法人認為,由於雙方產品線有互補性,對健喬的營運將有加分效應。
成立於民國67年的優良化學製藥,是國內的老牌藥廠,由於現有主要股東年事已高,近年健保砍價嚴重,藥廠也要升級至pic/s等級,也讓大股東萌 生退場,並積極尋求與其他藥廠合併結盟。去年底該公司已將生產廠房轉讓給安成(4180),而既有產品及藥證也在昨日宣布由健喬接手。
健喬指出,將以斥資上限7,395萬元,取得優良七成以上股權,完成收購後,將重新調整優良既有藥證的委託製造合約,尋求最有利營運模式。
優良擁有的藥證約有190張,產品線包括抗生素製劑、抗組織胺產品及部分針劑,產品適應症包括心血管、中樞神經等大宗,去年該公司在健保局資料的健保價給付額就有2.2億元,估年營收約有2億元。
法人表示,健喬與優良的產品線有互補性,雙方的強項重疊性不高,且健喬有pic/s藥廠,未來將可為優良代工生產,且透過資源的整合和整頓,對雙方的業績將有加值作用。
健喬表示,未來優良製藥仍將維持獨立存在的公司型態,由於廠房已轉售安成,因而將重新洽談藥品委託製造合約,不排除未來部分產品會委由健喬代工生產。
去年營運大放異彩的健喬,昨日因該消息面激勵,股價小漲,以42.8元收盤。
健喬 最快年底登錄興櫃
健喬HFA MDI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3月上市,4月取得健保藥價,首年銷量至少上看10萬支。圖/本報資料照片 |
健喬(4114)養金雞母,轉投資益得生獲生技新藥公司核准函,最快年底登興櫃。由於益得生已取得國產第一張HFA MDI(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藥證,產品預計3月上市,4月取得健保藥價。
HFA MDI首年銷量,估至少上看10萬支,未來營運展望樂觀。
益得生是健喬為專注發展HFA MDI技術而分割成立的子公司,是全球第七家擁有MDI技術能力的廠商,目前尚由健喬100%持有。
法人表示,HFA MDI技術的出現,主要為了解決以往CFC MDI(氟氣碳吸入推進劑)破壞大氣層的疑慮。
目前主要國家皆訂有CFC MDI的落日條款,預計2015年全面轉換為HFA MDI,因此,益得生的技術能力也備受關注,預計將吸引國際藥廠洽談授權。
健喬表示,益得生除首張單方取得國內藥證外,二年內該藥品目標也將拿到中國藥證,今年上半年還可望有第二張單方取得藥證,明年尚有兩張複方跟進。
另外,全新專利新複方的「Synbitide HFA MDI」,也已通過台灣TFDA第二期藥物臨床申請,並正執行中,2014年完成二期臨床後也將尋求對外授權。
健喬表示,看好HFA MDI技術發展,益得生將規劃總計將投入10億元興建廠房,預估今年將啟動增資計畫,而且因已取得經濟部生技新藥公司核准函,未來可望適用生技新藥發展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的研發及股東投資抵減下,目前也規畫,最快今年底、明年初登錄興櫃。
台灣浩鼎旗下OBI-833 明年台美啟動1期臨床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3-01-30
中研院開發新一代治療性癌症疫苗Global H-DT(OBI-833),受到國際矚目,技術同步取得美國專利,2010年技轉給新藥廠浩鼎生技(4174-TW),技轉後積極進行臨床前試驗,預計2014年啟動期人體臨床。台灣浩鼎執行長許友恭表示,浩鼎將針對許多尚難治療的癌症,全力開發新世代多醣免疫新藥,目前OBI-833已進行臨床前試驗,預計明年在台灣及美國啟動第1期臨床試驗。
浩鼎表示,針對中研院Global H類型的癌症多醣免疫療法,公司已投入超過十年研發,第一代的Global H-KLH乳癌免疫療法(OPT 822/821),已展開多國多中心臨床,在台灣、韓國、香港、美國及印度同步收取病人,在台灣已進入3期人體臨床試驗,並於15家大型醫院收治轉移性乳癌病患。
Global H是癌症細胞上過度表現的六醣醣脂質,1983年被世人發現,浩鼎運用特有的合成技術產生的Global H醣類化合物,將其當作抗原,再搭載蛋白質KLH載體,製作成可追蹤癌細胞的免疫治療新藥OPT-822。只要以此藥物搭配OPT821的輔佐劑,以皮下注射方式打入患者體內,就可藉由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產生高度專一性且高功效的抗體,改變癌症傳統治療的模式。
Global H除發生在乳癌細胞以外,也大量表現在卵巢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及大腸癌等其他癌症細胞中,中研院發表的OBI-833,已知其機轉與Global H KLH有所不同,甚至更好,因此將針對乳癌外的其他難治癌症,開發新療法。
浩鼎登興櫃 生技補元氣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八大藥廠技轉 台5廠中選
五大利基藥廠概況 |
全球一片尋找新藥荒中,包括羅氏、默克、嬌生等國際知名八大藥廠來台 尋求技轉,浩鼎、中裕、太景、安成和泉盛等5新藥公司入選,預定下周(10-11日)進行二天技術洽談,生醫業界認為此舉將推波產業新能量和投資亮點。 備受矚目的國際大藥廠羅氏、嬌生、賽諾菲安、Janessen、Amgen、默克、葛蘭素、禮來等8大藥廠和知名的KPCM創投公司,是透過生技中心和 國家型國際合作辦公室安排,來台尋求技轉合作廠商。
據了解,此次技轉的項目鎖定新藥,適應症則排除牙科,而國內藥廠頗為擅長的新劑型和藥物傳輸,儘管也入列,但不是優先選擇。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該中心自九月進行組織全面大改組後,已啟動五年營運策略規劃,除了積極扮演新藥研發關鍵第二棒外,也做為國內藥廠和國際大藥廠策略聯盟的重要橋接角色。
中裕新藥執行長張念原認為,與國際藥廠的合作有很多種模式,技轉、行銷和生產授權都可以,甚至共同進行臨床到新藥的申請上市,都能創造雙贏的契 機,而新藥公司在逐步找到定位,加上有國際經驗的生技專家和國內生醫公司的結合,兩岸目前對生醫產業的合作也是空前的積極下,都有助於產業的發展。
就初步統計,目前入選的五家藥廠各具特色,太景治療社區型肺炎的奈諾沙星,由於早在2005年即進行符合中國ICH與美國FDA規範所要求的新藥 人體試驗,而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獲得符合美國FDA與中國1. 1類新藥標準的新藥。該藥目前已授權上海A股上市公司浙江醫藥集團,在大陸地區的製造、銷售與行銷權利。
安成、浩鼎都有國際授權經驗,且兩家公司選題精確,經營團隊對美國市場的行銷和布局也有心得。中裕的愛滋新藥原本就備受看好,目前除了TMB355外,也投入研發蛋白質抑制劑的領域,由於屬於長效型的產品,後市相當被看好。
至於泉盛 ,除了FB301(Anti-CemX過敏抗體新藥),已提出全球18個國家地區專利申請外,目前也篩選優化出FB704(抗第六型介白素IL6抗體新藥),該產品是目前全球最熱門的抗體標的。
“專利懸崖”下 美專利藥商明年或面臨170億美元損失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2012-12-05 07:59:06
全美的仿制藥商正面臨新的春天。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第二大仿制藥生產商——麥蘭公司,已經開始大舉拓展全球市場,而這一自信正是源自於全球范圍內的專利藥到期高峰,有人將這稱為“專利懸崖”。
仿制藥商的春天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1至2015年,預計將有600多種銷售額逾770億美元的專利藥到期。在今年,就有超過40種年銷售額逾350 億美元的專利藥到期。對於仿制藥生產商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現在有權仿制生產那些價格昂貴的專利藥,如保栓通(Plavix)、立普能(Lexapro)、 思瑞康(Seroquel)等。由於沒有高額的研發成本,仿制藥的價格也會較專利藥低很多,因此專利藥掉落“專利懸崖”之后,銷量和利潤將很快被仿制藥稀 釋。
瑞士信貸分析師邁克爾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前9個月,仿制藥的銷售同比增長19%,銷售額從328億美元增加到391億美元,而專利藥的銷售則同比下降了4%,銷售額從1813億美元下降至1742億美元。
仿制藥雖名為仿制,但其要求並不比專利藥低。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有關檔案,能夠獲得批準的仿制藥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和被仿制產品含 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產品的適應症、劑型、規格、給藥途徑一致;生物等效;質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產的GMP標準和被仿制 產品同樣嚴格。也就是說,仿制藥和專利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不管如何服用)、質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適應症 (intendeduse)上都要相同。
因仿制藥價格更加低廉,因此可降低醫療支出,提高藥物的普及性。根據公開資料,2011年,在美國人用的處方藥中,80%是非專利藥,也就是仿制藥,預計在2015年這一比例將高達90%。
非專利藥商仍面臨挑戰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仿制藥生產商就立即迎來了春天。
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一位分析師稱,“預計明年那些失去專利的藥品價值會因此下降一半以上,約170億美元。專利懸崖結束對大型的制藥公司來說是好事,但對仿制藥公司而言,也不一定意味著機會增多了。”
對於仿制藥生產商來說,現在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首先是排他性保護期的不確定性,比如說對於一些生產比較困難的藥物,專利藥生產商會延長排他性保 護期,如緩釋劑藥片等;其次是要復制生物制劑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是一種存在於活細胞中的蛋白質,如用於治療癌症的阿瓦斯汀(Avastin)、治療類風 濕性關節炎的阿達木單抗(Humira)等。
但作為對“專利懸崖”的回應,目前許多仿制藥制造商都紛紛開始調整戰略規劃,不管是在專攻難做藥物、銷售品牌產品方面還是進行大型的海外並購,比如 在今年十月,一家大型仿制藥生產商沃森(Watson)就收購了歐洲的一家競爭對手,從全球第五大仿制藥生產商一躍成為全球第三。
而早在2007年麥蘭公司就在全球范圍內做了一次大型的推廣活動,並收購了德國默克集團,還在今年夏天與瑞輝簽訂一個協議以分配在日本的仿制藥市場份額。
除了進行海外版面外,提高自身的技術競爭力也是仿制藥公司亟需面對的問題。
建立新藥推動窗口 25生技廠成立TRPMA
首重兩岸合作 積極參與下月醫藥協議
【姚惠珍╱台北報導】國內25家生技新藥研發廠商共同發起的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昨午舉行成立大會,第1屆理事長、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表示,國內新藥「十年練一劍」,首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兩岸醫藥衛生的合作,積極參與12月的兩岸醫藥合作協議。
何壽川說,也建議衛生署應該要訂台灣新藥上市健保藥價公式,「政府挺不挺台灣新藥產業,端看這公式怎麼訂了。」
TRPMA由東洋(4105)、友華(4120)、杏輝(1734)、健喬信元(4114)等國內大藥廠,並結合太景、智擎、台灣微脂體及台灣浩鼎等生技新藥研發公司,及永豐餘集團主導的上智生技創投共同發起。
建立兩岸綠色通道
TRPMA明列其成立任務,在於建立生技新藥產業平台,支持全民健保與藥政管理,推動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兩岸生技醫療合作,成為台灣與全球生技新藥研發合作窗口。
何壽川說,TRPMA成立,首要任務推動兩岸醫藥衛生協議平台,如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中國藥監局(SFDA)等主管機關合作。
何壽川說:「兩岸醫藥合作協議預訂12月召開,今後的合作將開啟新紀元,台灣廠商要在資金、技術跟人才上合作,將來關鍵時刻才能跟中國比輸贏,不能成為散沙。」
安成生物科技董事長陳志明表示,在12月的兩岸醫藥合作協議,首重兩岸臨床實驗相互認證,這對台廠來說,可省很多的時間跟成本。
陳志明說:「下一步就是建立兩岸藥證申請的綠色通道,現在等著中國藥監局審查的藥證排隊排得長長的,光等就要很久,如果可以有一個綠色通道,讓台灣新藥優先審查,對台灣新藥研發廠商是一大助力。」
此外,何壽川也向政府建言,力挺台灣新藥研發產業發展,針對以台灣為第一上市市場新藥健保藥價,有一個公平的藥價公式,因在健保制度下,藥價「俗又大碗」是聞名全球。
籲訂新藥健保藥價
何壽川說:「但這樣的藥價,不一定能支撐台灣新藥產業的發展,所以新藥健保藥價的訂定,關係到政府支不支持新藥產業發展。」
陳志明說:「全球新藥藥價訂定可分2種,一是美國模式,也就是由廠商提一個價格,看各保險公司買不買帳,有利新藥廠商;另一類似台灣或歐洲,政府會有一審核藥價機制,審核參考著重在該藥品的社會成本,不同的訂價策略,就會牽動新藥廠商投入高成本研發新藥的企圖。」
【台灣研發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小檔案】
首屆理事長:何壽川
成立宗旨:作為台灣生技新藥研發推動平台與對外窗口
首要任務:
◎協助兩岸藥政主管機關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與中國藥監局(SFDA)合作
◎聚焦華人共同的疾病,放眼整個國際市場
會員成員:東洋(4105)、友華(4120)、健喬信元(4114)、台灣浩鼎等25家國內新藥研發公司資料來源:業者、記者整理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21129/34671684/%E5%BB%BA%E7%AB%8B%E6%96%B0%E8%97%A5%E6%8E%A8%E5%8B%95%E7%AA%97%E5%8F%A325%E7%94%9F%E6%8A%80%E5%BB%A0%E6%88%90%E7%AB%8BTRPMA
我成PIC/S會員生技業利多
- 2012-10-04 01:20
- 工商時報
-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1734杏輝--阿茲海默症
3176基亞--肝癌
4108懷特--糖尿病
4114健喬--胰臟癌
4130健亞--抗血栓
4147中裕--愛滋病
4162智擎--大腸直腸癌胰臟癌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
(4162)智擎-智擎授權合作伙伴法國Nanobiotix S.A.公司宣佈, NBTXR3 (PEP503)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之第一群組安全性數據,通過其獨立監測委員會(IDMC)確認
1.事實發生日:101/11/13
2.公司名稱:法國Nanobiotix S.A.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授權合作伙伴
4.相互持股比例:無
5.發生緣由:NBTXR3 (PEP503)之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於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在第一群組6位患者的治療安全性(safety)數據,通過其獨立監測委員會(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IDMC)確認,並同意Nanobiotix S.A.公司根據其臨床試驗計劃書(protocol)內容繼續招收第二群組新病人。
6.因應措施:對智擎公司PEP503專案之未來發展具有正面之影響
7.其他應敘明事項:請參考法國Nanobiotix S.A.公司網站http://www.nanobiotix.com 公佈之完整訊息
搶灘歐洲藥展原料藥廠爭鋒
- 2012-10-02 01:01
- 工商時報
-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政策助攻 13家醫材廠躍大贏家
- 2012-09-30 01:12
- 工商時報
-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 2012-10-29 01:23
- 工商時報
-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圖片來源: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1029000014&cid=1206
新藥股掛牌拚場掀比價效應
- 2012-11-16 00:55
- 工商時報
·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基亞生技(3176)效應,新藥股持續火紅,在互別苗頭味道濃厚下,預計於11月底和12月初轉上櫃的台微體(4152)和醣聯(4168)都已調高掛牌價,也讓預計於12月登錄興櫃的浩鼎(4174)未上市行情也逼近百元價位,成為生醫股的多頭指標。
大演本夢比行情的新藥股,儘管目前都還是在燒錢階段,但市場和特定買盤看好產業前景,並認為此6檔新藥公司有機會打進國際市場,多頭力道追價意願積極,也新類股獨領風騷,除了資本額較小的醣聯和台微體外,其餘4家公司的市值都已躋身百億俱樂部。
已分別敲定於11月28日、30日舉行上櫃前法說會的台微體和醣聯,由於法人看好2家公司的權利金挹注和未來新藥開發的進度,股價在持續飆漲中,醣聯的上櫃價格已由92元調高至105元,而台微體則由108元提高至128元,由於醣聯和台微體昨(15)日興櫃價分別為173和230元,在價差高達4、5成中,是否還會二度調高掛牌價,備受矚目。
台微體由於開發的學名藥已授權全球第一大學名藥廠Teva,在權利金挹注下,今年前3季稅後淨損1,633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虧損1.37億元,已大幅改善,該公司前3季每股淨損0.42元,而去年同期是虧損5.11元。
由於台微體目前仍有幾項新劑型藥陸續規劃上市,預計未來3年內權利金及產品銷售比重約各達5成。
醣聯去年在日本三菱化學委託顧問合約金及大塚製藥授權金挹注下,去年每股稅後純益0.61元,今年前3季儘管每股稅後淨損0.61元,但預計年底將有來自三菱化學的顧問合約收入及授權大塚製藥的階段收益入帳,營運應可見轉機。
醣聯主要開發治療癌症的單株抗體蛋白質藥物,並且以醣質為抗原,相較於以蛋白質為抗原的抗體藥物前者的標靶性更高。該公司已有6個全人抗體及3株將進入擬人抗體的老鼠抗體,其中2個全人抗體已成功授權大塚製藥,發展為大腸癌用藥。
一般的民眾大概都不太清楚藥物的價錢,80%的民眾一聽到藥物實際的價錢,大概都會大喊:「夭壽歐!黑心藥廠居然賺救命錢。」我們先來猜測一下某一個新藥的價錢吧。Everolimus是腎癌末期病人其他化學治療失敗後,第二線的抗癌藥物,藥物劑型為口服藥錠,用法為一次10毫克(0.01公克),一日服用一次。請各位讀者猜猜,這藥一粒多少錢?跟黃金比起來是誰貴?
幾乎所有的新藥都會跑一個既定的流程,這是科學醫學昌明之後的結果。這個流程基本上保證了,上市前的藥物會經過嚴格的檢視,包括安全性、副作用、有效性、長期使用後的作用以及上市之後的追蹤。目前,大部分的新藥都遵照『邪惡美帝FDA』的流程在跑。各位觀眾,問題又來拉!大家再來猜猜,有幾%的藥物能跑完整個流程而上市?平均要花幾年?平均要花多少錢?
依照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根據FDA的資料,完成整個新藥上市流程的成功率僅0.02%~0.01%,整個開發的時間可長達十年以上,開發費用通常在三億美元以上。這時讀者或者會很好奇,「為什麼」上市率這麼低?「為什麼」要花到這樣多錢和時間?一切的一切,就從FDA的新藥流程圖開始。這是2001年的資料,現在的話開發費用當然就更多。
Drug discovery: 已 經不是古代神農嚐百草土法煉鋼的硬幹,而是根據生理學、基因學、生物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在這些年累積下來龐大的資料庫,從中挑選『候選者』。例如,某 種中藥在古醫書上用來治療流血不止、肝脾腫大、貧血萎黃以及惡瘡。這些症狀非常類似血癌,而且古醫書還記載治療成功。想要開發新血癌治療藥物的藥廠就會收 集這種中藥,然後仔細的將其組成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生物活性確定,分離純化各個不同的化合物,開始在試管裡測試這個中藥的效果。一開始會用很多不同的血 癌細胞株來測試,看哪一種血癌細胞對這個新藥的反應最好;然後再用不同濃度的新藥來測試哪一個藥物濃度殺血癌細胞的效率最好,濃度相對來說比較低。(如果 有人認為這樣藥物就可以拿來使用,那實在是太太太天真了。簡單來說,某種化合物在濃度1%的時候可以殺死在試管裡所有已知的癌細胞,為什麼這種化合物沒辦法當成藥物來使用?因為這個化合物名稱是王水!)
Pretrial:這階段就開始動物實驗進一步去觀察此化合物的療效與安全性。一般來說會使用兩種以上哺乳動物,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老鼠,另一種就看藥物治療的疾病而有所差異。例如說愛滋病只會感染人跟某些靈長目動物,那麼愛滋病的Pretrial新藥測試,除了小白鼠以外就必須包括這些靈長目動物。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實際去測出藥物在活體的代謝流程、毒性劑量、致死劑量、對各器官的毒性以及遺傳毒性。通常動物實驗成果如果非常的好,藥廠就會進行專利申請,美國和台灣對新藥的專利保護期是20年。很可惜的是就算在動物實驗的效果再好,進入到人體試驗也常常不能複製動物實驗的成果。或許有人會想問為什麼?簡單的原因就是,人畢竟不是白老鼠。也難怪有一位癌症免疫療法的前輩會說,不管你得到甚麼癌症我都治的好,前提:如果你是小白鼠的話。
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若FDA 無進一步實驗與資料的補送要求,則此IND 在FDA 收到資料後的30 天自動生效,之後每年皆需提交此新藥的調查報告直到完成全部的臨床試驗。
Clinical trial 上市前臨床試驗分成三個階段,每一階段的目標有點不一樣。
Phase I clinical trial:此階段主要為確認新藥的安全性,決定安全劑量的範圍以及評估整體的安全性。實驗對象是健康的一般人,讀者應該有聽過,有些大學生的暑假打工是去醫院吃藥,然後觀察藥物的反應之類的,通常這就是Phase I的實驗。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通常進入到這個階段,新藥的上市機會就非常大。這階段以小規模罹患疾病的病人為實驗對象(有些疾病的盛行率非常高,像糖尿病高血壓,這一階段的人數很可能 兩三百人;有些疾病的盛行率不太高,這一階段的人數很可能一百人上下或者更少),以雙盲對照試驗測試療效。這裡的雙盲試驗不太好懂,簡單來說就是病人在這 個試驗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吃新藥(實驗時會將新藥和安慰劑作的一模一樣);參與實驗的執行醫師也不知道給病人吃的是新藥和安慰劑。只有這個實驗的主持人知 道哪一位病人是使用新藥,那一位病人使用的是安慰劑。這樣可以讓實驗更精確,避開藥物實驗兩個最頭痛的問題:觀察者期望效應和安慰劑效應。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第三階段將規模放大為1000 名 以上的病患,並進行嚴密控制的雙盲測試,以確認第二階段的統計數據與結果,並確認所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長期使用的效果及影響,以及市場上相近產品的比 較。在第二階段的時候:病人會嚴格的挑選;例如說降血糖新藥,會將某些有嚴重糖尿病併發症(腎臟衰竭、心臟病)的病人排除;在第三階段就不能這樣挑病人。 這時候使用的對照組,也不再只是安慰劑(高血壓藥的對照組現在有時候會使用傳統的老藥);如果能成功完成第三階段,那就可以向FDA提出新藥上市申請。
NDA(New Drug Application):FDA 審核NDA 的時間最少花上兩個月,若FDA 認為需要其他資料補充,或需補行額外的試驗,則可能花上長達七年的時間。一般慣例,約半年就會被通知是否核准或需補件。如果新藥屬於AIDS、癌症等重要且迫切需求的藥品,便可列為優先審查,縮短審核的時間。新藥開發公司需等到FDA 審核會議通過核准,其新藥方可上市銷售。
Phase IV clinical trial:一個新藥上市之後,並不是藥廠就準備翹腳賺大錢。新藥研發公司需對此藥的安全性進行長期持續監視,並做不同劑量、給藥方式及不同族群的廣泛性試驗以得到此藥物更全面的安全性資料。有些藥物上市之後,長期追蹤之下才發現,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例如,某種糖尿病藥物在長期使用之後會增加心臟病的死亡率,當然就被FDA強 制下架;沙利竇邁(孕吐藥)上市之後造成孕婦生出海豹肢的嬰兒,當然藥物必須下架,而藥廠之後也賠了一屁股。不過,沙利竇邁後來被發現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無 法治療的肝癌(主要是這個藥會抑制血管增生:胎兒手腳發育時如果血管生長被抑制會形成海豹肢,但是肝癌血管增生被抑制就會死亡),又因此重新上市。
以上資料來源:http://liuchienyi.pixnet.net/blog/post/4019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