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工研院/東捷,震旦行推自有品牌3D印表機
(2013/12/03 17:51:28)
|
精實新聞 2013-12-03 17:51:28 記者 侯良儒 報導
林樂萍指出,由於震旦行經營B2B(企業至企業)通路多年,十分符合3D印表機所對應的消費群。本次與工研院的合作計劃中,震旦行更以長年對於顧客的瞭解、參與設計過程,盼望未來加上其在中國市場所代理的美國Stratasys 3D印表機,3年內該產品能達到集團營收占比約10-15%。 目標消費者(target consumer)方面,林樂萍說明,隨著今日3D印表機正式上市後,公司將鎖定包括設計、製造、消費電子客戶以及學校單位,預料就台灣市場而言,將會有逾10萬的目標消費者。其中,就過去3個月該公司於中國市場行銷3D印表機的結果顯示,學校單位將是其中最具需求的族群。 至於是否有將該款3D印表機外銷至其他市場的規劃?林樂萍坦言,未來當台灣市場銷售情況穩定後,一定將會把產品外銷。由於公司已在中國市場代理美國Stratasys 3D印表機,因此未來首波外銷市場,會鎖定市場相對成熟的歐美地區。 關於產能方面,負責製造的東捷董事長顏瑞雄指出,目前工廠人力與生產線空間皆充足,應能完全去化未來來自震旦行的3D印表機訂單。 為了從硬體銷售走向軟體服務,林樂萍亦表示目前也正與工研院合作,預計將在明年推出「辦公雲」服務。預計將應用震旦行本身的ERP平台與外部資源,推出一套整合雲端及辦公室管理的解決方案,給予所有需要的商業用戶。 |
iPhone要用液態金屬!?蘋果提專利 擬用3D列印打造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精實新聞) 2013-11-22 11:58:46
精實新聞 2013-11-22 11:11:58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最新專利顯示,蘋果(Apple Inc.)正在努力研究「液態金屬(Liquidmetal,一種非結晶型合金)」,希望能透過3D列印、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的技術創造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零組件。
Patently Apple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21日公佈了蘋果最新申請的五項液態金屬專利檔案,其中一項內容描述以液態金屬一層層製造出零組件,方法是 運用3D列印技術,因為這種科技比傳統製造方法還要更加快速、便宜。蘋果在專利中指出,3D列印在將概念視覺化、展示產品、創造機械原型以及製造模具花紋 時特別有用。
蘋果的專利顯示,液態金屬可應用於iPhone、iPad與iPod,或是數位螢幕、PC顯示器,也可能運用在數位機上盒「Apple TV」、遙控器、鍵盤、觸控板、滑鼠、揚聲器和「像是手錶或時鐘等裝置」。
根據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去(2012)年6月18日公佈的資料,蘋果當時和Liquidmetal Technologies簽訂合約,將Liquidmetal專利權的獨家使用期限延長兩年,直至2014年2月5日為止。
Liquidmetal是一種超堅固的特殊合金,呈現的分子架構與傳統金屬完全不同,適用於多種消費性電子產品。蘋果一開始是將這種金屬應用於iPhone 3G的SIM卡取出工具(ejector tool),但這似乎僅限測試,之後並未繼續應用到其他產品。
資料來源: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1122/KHBI4DIKO1W3F.shtml
新金寶推3D列印機 台灣自行研發
|
||
![]() |
||
|
3D列印產業正夯,新金寶集團宣布成立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公司,發表第一款自行研發的自有品牌「XYZprinting」列印機,9月開始預購,預計年底正式量產第一代產品,售價1萬5000元。
新金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表示,這是全球同級機種中最便宜產品,集團將傾力行銷,結合威寶電信的零售點通路銷售,目標是三年賣出百萬台。
XYZprinting由金寶(2312)、泰金寶(9105)共同投資。董事長沈軾榮表示,列印市場已經從平面變成立體,3D列印各種生活用品,將可能 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業者看見的潛在商機。新的3D列印機可直接在ABS質料的耗材上雕刻成型,成品品質較好、成本較低;機器體積也比現在的商用機種 小,都使這款產品更接近家庭用戶。
XYZprinting也將建立雲端3D圖庫,所有3D圖都會先試印驗證,整合網路與社群的資源,替消費者建立完整且生活化、個性化的3D圖庫,讓所有人都能簡單取得各種3D模型圖案。
新金寶集團已經計畫在年底正式量產3D列印機,9月開放網路預購,年底將在威寶電信的門市銷售。
看旺3D列印 金寶砸錢參一腳
3D列印正夯,金寶也投資挺進3D列印領域。圖/本報資料照片 |
金 寶 |
日、美3D列印概念股近期表現 |
3D列印究竟是「噱頭」或是「趨勢」引起業界爭辯。不過,3D列印近期在大陸的應用範圍急速擴大,激勵美、日的概念股全面狂飆,而國內電子大廠金寶(2312)昨(12)日更宣布投資3億元設立「三緯立體列印科技公司」、持股比重為50%,以實際行動表達對3D列印前景的支持。
全球的3D列印族群早從去年就已經發出一波漲幅,台系的3D族群雖然「純度」還不夠、多半屬於代理或軟體領域,即使真正跨足,但貢獻度仍是少之又少,更有不少廠商只是「純屬想像」。因此,也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看不下去,之前一席「噱頭」說、甚至撂出要「郭」字倒過來寫的狠話,立即澆了3D列印族群一桶冰水,也讓相關個股嚴重回檔。
但從產業來看,3D列印在美國有總統歐巴馬的力拱,甚至以「第3次工業革命」的高度來推動。而日經新聞則報導中國大陸的航空器、汽車及醫療等眾多產業,紛紛導入3D印表機,預估2016年的市場可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3D印表機市場,則是對3D列印產業進一步的正面評價。
從日、美相關的3D列印股股價表現來看,日本的MUTO Holdings上周爆漲30.2%、過去一個月狂拉81.3%;Altech也分別上揚41.2%和67%。至於美國的3D列印龍頭廠3D system過去5個交易日上漲7.6%、ExOne則有11.7%,至於Stratasys則漲10.8%,而且幾乎都逼近歷史高點。
法人指出,「模具」是鴻海最大的競爭力之一,而3D列印的最大優勢就是可大幅縮短模組的開發,以及降低龐大的開模費用,對於個人工作室和小型研發團隊的幫助最大,因此可以理解鴻海何以極度看衰3D列印的立場。對投資人來說,則可從全球趨勢來看,角度才會更全面。
法人強調,挑選國內3D列印族群,宜從原本就有的技術領域延伸的公司為優,包括前段的掃瞄、中段的軟體較有機會,至於涉及人體的生技領域則太過遙遠,短期內很難落實。
事實上,經濟部和大陸的工信部都開始積極推動3D列印。經濟部計畫在南台灣打造「雷射光谷」,3D列印就與雷射源、雷射加工光路模組及飛秒雷射並列4大應用;至於後者也在日前召開的「新工業革命與增材製造」研討會中,力挺3D列印,期待將引發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
3D列印 印出你的夢幻產品 | |||||
‧天下雜誌 2013/07/02 | |||||
![]() |
|||||
![]() |
|||||
![]() |
|||||
【文/王曉玟、周原;圖片/黃明堂】
一個完美的弧度,一場新工業革命的開端。 台北辦公室裡,三十五歲的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正專心把玩著一個五公分的銀色錫製三邊骨架。六邊形為中心,加上三道完美的弧面,組成骨架。用這個骨架連接木板,就是能變化組合、無限延伸的書架。 祕密武器,是辦公室裡兩台MakerBot 3D印表機。 只要設計師在電腦裡用軟體試算好力學、構造、材料強度,連上3D印表機,印表機噴頭滋滋噴出熱呼呼的一絲絲塑膠,反覆堆疊,把電腦螢幕上的模型化為成品,聞起來像微焦的鬆餅。 過去,台北設計師設計出模型,要跑到台中模具廠花上數十萬元開模、測試弧度,來來回回數週才有模型。現在,設計師在桌邊,等十分鐘就有現成模型,馬上擁有完美的弧度。 「我們正站在『製造民主化』的浪頭上,」黃謙智說。「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只是3D列印的巨大潛力之一,省下傳統鑄造、磨床、銑床工序的製造成本。像小智研發三十多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創意,也能和大企業比肩競爭。 而獨佔生產工具的大公司,現在得面臨全球數千萬家小公司的挑戰。 當台灣股市熱炒3D印表機代理商概念股,黃謙智兩年來早用3D列印出設計模型,預先組裝,隨時調整。 鏡頭快轉。3D列印浪潮的起源。 紐約,蘇活區北邊新冒出的「諾活區」(Noho)。 桑葚街二九八號。 這裡是美術老師佩提斯(B. Pettis)創辦的3D印表機公司MakerBot第一家店面。 這家黑灰相間的小店,讓美國年輕一代體驗到3D列印的魅力。一面牆上掛滿三十五種顏色的塑料卷軸,一綑四十八美元的塑料,就能印出三十個手機殼。 櫃檯邊,頂著爆炸頭的非裔美國設計師海恩斯(T. Hinds)正用電腦軟體Tinkercad畫玩具模型,準備列印出來給孩子玩。海恩斯週末都在這間店,教孩子們列印出自己設計的玩具,幫美國未來的主人翁,重拾製造的手感。 去年,MakerBot二一九九美元的3D印表機問世,美國媒體紛紛稱之為本世紀的「麥金塔時刻」。 就像一九八○年代,一小群志同道合的矽谷工程師,組成「自製電腦俱樂部」,意外顛覆了IBM主導的大型電腦主機產業,將PC帶給每個人,催生了數千億美元的新產業。MakerBot也將「桌上製造」(desktop manufacturing),帶入每個家庭。
降低成本、縮短時程 根據市調機構Wohler統計,3D印表機每年近三○%成長,前年達二十五億美元。MakerBot短短四年就賣出一萬多台,還供不應求。 「世界從個人電腦的時代,走向個人工廠的時代,」《連線》雜誌前總編輯、《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興奮告訴《天下》 3D列印,一舉降低製造成本,縮短開發時程。 以前,製造創業,需要準備資金開模,有最低生產件數的限制,以量制價。但3D列印讓小企業有訂單再生產,不必背庫存、也沒有廢料。唯一的庫存,就是存在電腦裡的3D設計圖。更重要的是,大量客製化,將進入市場主流。 諾基亞推出讓消費者選擇手機機殼設計的服務,並為消費者列印出成品。 愛迪達利用3D列印,將評估新款鞋子原型時間從四到六週,縮短為一、兩天。原本由十二名技師手工打造鞋底,有了3D列印,只需兩位技師。 為了重振先進製造業,美國瞄準這項新技術。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二月的國情咨文內指出,3D列印,將是美國領先未來全球製造的技術革新。 歐巴馬計劃投資十億美元,打造十五間製造業創新研究所。3D列印技術被列為第一項。 製造飛機引擎已百年的奇異(GE),正研究利用3D列印科技,修補渦輪發電機的葉片。預計在二○二○年前,印出十萬個高精密度、高強度的飛機引擎零件。 「未來,我們將能『印出』一整台引擎,」奇異研究院製造材料技術主任菲桃絲告訴《天下》。她拿起桌上同事送她的鈦金屬銀色花朵。精緻的鏤空,不必「雕琢」,只需「列印」。 全錄實驗室也開發出銀漿導電油墨,可以印出一整張印刷電路板。 製造巨擘如三星、西門子、戴姆勒、佳能,都開始使用這項顛覆製造流程的3D列印技術。 |
經部造「雷射光谷」 卡位3D列印
|
||
![]() |
||
|
||
經濟部推動發展雷射產業,希望打造南台灣的「雷射光谷」產業聚落,朝200億元雷射產業規模邁進。將於7月17日舉行「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開放典禮,已吸引東捷雷射、均豪、台勵福、德芮達,和將成立的台灣積層製造等七家公司積極進駐。
「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是以工研院南分院六甲院區的雷射研究設施及服務能量,來協助台廠在雷射源、雷射加工光路模組、飛秒雷射應用,以及雷射積層製造(3D列印)新產品研發階段試量產。 育成暨試量產工場啟用後,對台灣雷射相關產業可大幅減少實驗設備投資負擔,利用試量產工場建置的設備,進行從研發到試量產的作業,還可達到雷射人才培訓,以加速研發及量產時程的效益。 均豪董事長葉勝發表示,雷射技術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從銲接、切割、鑽孔、生醫手術、掃描成像、甚至3D列印技術等,都是美日歐等先進國家正在發展的關鍵技術。 「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將對外開放包括雷射源、雷射加工光路模組、飛秒雷射應用,以及3D列印四項重點技術試量產設備,並規劃育成基地,讓國內設備製造及雷射應用廠商,就近使用動轍千萬元的高單價實驗設備及人才培訓,縮短研發到試量產的時程。 由東捷科技轉投資的東捷雷射,看好雷射加工設備市場,將率先進駐工研院六甲院區;過去東捷科技針對平面顯示器設備開發許多製程設備,包含雷射修補、雷射雕刻等,有鑑於未來雷射製程及3D列印將是主流製程技術,將投入雷射產業,初期與工研院合作飛秒雷射加工設備。 日本CNC及雷射積層設備大廠松浦機械,則是看好台灣發展雷射積層技術潛力,與台灣廠商共同成立「台灣積層製造公司」。 |
過去,要數十萬元開模,數週才能看見模型。現在有3D印表機,十分鐘,模型就出爐。這股威力,讓小公司開始競爭革命,推翻大企業優勢。
一個完美的弧度,一場新工業革命的開端。
台北辦公室裡,三十五歲的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正專心把玩著一個五公分的銀色錫製三邊骨架。六邊形為中心,加上三道完美的弧面,組成骨架。用這個骨架連接木板,就是能變化組合、無限延伸的書架。
祕密武器,是辦公室裡兩台MakerBot 3D印表機。
只要設計師在電腦裡用軟體試算好力學、構造、材料強度,連上3D印表機,印表機噴頭滋滋噴出熱呼呼的一絲絲塑膠,反覆堆疊,把電腦螢幕上的模型化為成品,聞起來像微焦的鬆餅。
過去,台北設計師設計出模型,要跑到台中模具廠花上數十萬元開模、測試弧度,來來回回數週才有模型。現在,設計師在桌邊,等十分鐘就有現成模型,馬上擁有完美的弧度。
「我們正站在『製造民主化』的浪頭上,」黃謙智說。「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只是3D列印的巨大潛力之一,省下傳統鑄造、磨床、銑床工序的製造成本。像小智研發三十多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創意,也能和大企業比肩競爭。
而獨佔生產工具的大公司,現在得面臨全球數千萬家小公司的挑戰。
當台灣股市熱炒3D印表機代理商概念股,黃謙智兩年來早用3D列印出設計模型,預先組裝,隨時調整。
鏡頭快轉。3D列印浪潮的起源。
紐約,蘇活區北邊新冒出的「諾活區」(Noho)。
桑葚街二九八號。
這裡是美術老師佩提斯(B. Pettis)創辦的3D印表機公司MakerBot第一家店面。
這家黑灰相間的小店,讓美國年輕一代體驗到3D列印的魅力。一面牆上掛滿三十五種顏色的塑料卷軸,一綑四十八美元的塑料,就能印出三十個手機殼。
櫃檯邊,頂著爆炸頭的非裔美國設計師海恩斯(T. Hinds)正用電腦軟體Tinkercad畫玩具模型,準備列印出來給孩子玩。海恩斯週末都在這間店,教孩子們列印出自己設計的玩具,幫美國未來的主人翁,重拾製造的手感。
去年,MakerBot二一九九美元的3D印表機問世,美國媒體紛紛稱之為本世紀的「麥金塔時刻」。
就像一九八○年代,一小群志同道合的矽谷工程師,組成「自製電腦俱樂部」,意外顛覆了IBM主導的大型電腦主機產業,將PC帶給每個人,催生了數千億美元的新產業。MakerBot也將「桌上製造」(desktop manufacturing),帶入每個家庭。
降低成本、縮短時程
根據市調機構Wohler統計,3D印表機每年近三○%成長,前年達二十五億美元。MakerBot短短四年就賣出一萬多台,還供不應求。
「世界從個人電腦的時代,走向個人工廠的時代,」《連線》雜誌前總編輯、《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興奮告訴《天下》
3D列印,一舉降低製造成本,縮短開發時程。
以前,製造創業,需要準備資金開模,有最低生產件數的限制,以量制價。但3D列印讓小企業有訂單再生產,不必背庫存、也沒有廢料。唯一的庫存,就是存在電腦裡的3D設計圖。更重要的是,大量客製化,將進入市場主流。
諾基亞推出讓消費者選擇手機機殼設計的服務,並為消費者列印出成品。
愛迪達利用3D列印,將評估新款鞋子原型時間從四到六週,縮短為一、兩天。原本由十二名技師手工打造鞋底,有了3D列印,只需兩位技師。
為了重振先進製造業,美國瞄準這項新技術。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二月的國情咨文內指出,3D列印,將是美國領先未來全球製造的技術革新。
歐巴馬計劃投資十億美元,打造十五間製造業創新研究所。3D列印技術被列為第一項。
製造飛機引擎已百年的奇異(GE),正研究利用3D列印科技,修補渦輪發電機的葉片。預計在二○二○年前,印出十萬個高精密度、高強度的飛機引擎零件。
「未來,我們將能『印出』一整台引擎,」奇異研究院製造材料技術主任菲桃絲告訴《天下》。她拿起桌上同事送她的鈦金屬銀色花朵。精緻的鏤空,不必「雕琢」,只需「列印」。
全錄實驗室也開發出銀漿導電油墨,可以印出一整張印刷電路板。
製造巨擘如三星、西門子、戴姆勒、佳能,都開始使用這項顛覆製造流程的3D列印技術。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日電)亞光董事長賴以仁證實旗下亞泰影像光學引擎機將跨足3D列印設備,目前已進入送樣測試階段。
亞泰影像長期專注於CIS光學掃瞄技術,躋身全球前2大CIS掃描器廠。賴以仁透露,目前已透過CIS技術跨足3D列印領域,已經開發出3D列印機的光學引擎,並送樣給客戶,未來將設定為3D列印機的「光學引擎」設備供應商。
CIS的技術應用範圍越來越廣,除了掃描器之外,包括指紋辨識、安全監控等,都會用到相關技術,而3D列印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掃瞄物體,CIS的技術剛好可以用上,也有機會成為亞泰下一階段的業績成長來源。
亞泰為亞光集團旗下子公司,為全球前兩大CIS大廠,在全球前 5大多功能事務機(MFP)業者,除Canon維持自製外,其餘 4家均為亞泰客戶。亞泰影像以光學技術、光源技術及半導體封裝技術為核心,建構光機電整合優勢,利用擅長的COB(chip on board)製程,持續推出各式利基型產品及新產品,目前已穩居全球第 2大影像感測器業者。
亞泰去年每股盈餘3.65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隨著產能持續擴增,營運表現可望持續挑戰新高。
亞泰表示,今年度將以擴大利基型及新產品銷售為目標,要在2年內成為全球最大影像感測器廠,隨著第2季進入旺季,稼動率拉高,單季業績可望優於上季。今年預計年產能由2300萬套提升至2500萬套,整體資本支出約新台幣5000萬元。1020620
3D列印技術,印出槍枝、骨骼不稀奇,美國華盛頓兒科醫學中心,耗資900萬台幣,利用3D列印技術,用「塑料」印出了全球第一顆人類心臟。
心臟撲通撲通跳,3D列印好神奇,現在連心臟都能印出來。美國兒科心臟病專家勞拉‧奧利弗瑞(Laura Olivieri),手裡捧著的就是利用3D列印,印出全球首顆人類心臟。
美國醫學中心:「製造出人類組織,放到三台機器內,透過列印機器印出各種器官,可以轉換成不同成分。」這套生物3D技術耗資25萬美元,約近九百萬台幣。原來三D心臟是用塑料制成,輸入病人資料數據,列印機能夠逐層建立複製心臟樣本層。
好處是,3D列印心臟可以先用來讓手術外科醫生練習複雜手術。雖然3D心臟只能當練習手術,不過早已經有人打造人工耳朵還有人類肝臟,3D列印技術什麼都能印,連醫學界也瘋狂。
3D列印低成本、普及高 汽車到球鞋都能印
|
||
![]() |
||
|
||
3D列印技術在1980年代的歐美國家興起,美國擅長塑料,歐洲國家則發展金屬,但早期3D列印技術的專利則多集中在「3D Systems」及「EOS」二家公司手中。 專家說,3D列印近2年來開始普及化,最大關鍵在於「3D Systems 」與「EOS」握有的專利已經陸續到期,才使得市場開始研究並推廣3D列印。 3D列印技術經過20餘年的發展,全球產業規模近17億美元,並以每年平均2至3成的速度成長;隨著個人主義興盛,少量多樣的客製化商品逐漸成為消費趨勢,加上3D印表機的技術門檻及成本逐漸下降,「人人擁有一座小工廠」不是夢。 近年來3D列印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從美國福特汽車(Ford)到美商美泰爾(Mattel)的芭比娃娃,從醫療領域的肝臟器官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發的太空食物都能透過3D 列印製作出來。 日前全球二大球鞋商耐吉(NIKE)及愛迪達(ADIDAS)也投入3D列印製鞋的研發技術,二大企業看重的就是「省成本」,以往製作一雙球鞋的原型,需要12名技師,且須花上4至6個星期,若改成3D列印,製作原型所需人力不超過2人,能為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費用。 |
3D列印夯!製作鞋原型省時省人力 2人2天可做一雙
3D列印技術正夯,包括NIKE、ADIDAS等兩大鞋廠,最近紛紛投入3D列印製鞋的研發,看重的就是可以省下不少成本,像是以往打造一雙鞋子的 原型,需要12名技師,花4至6個星期,若改成3D列印,只需要2個人就能操作!省下大幅成本,經濟又實惠。但若消費者直接訂購,費用仍然相當昂貴。
辣妹踩著布鞋跨過好幾條街,像這樣的運動鞋,未來可能全都是印出來的,包括耐吉跟愛迪達,都傳出要推出3D運動鞋,設計出防滑功能的塑膠鞋底,先把塑膠分子層層堆疊,就連金屬和木頭粒子,都能一起慢慢融合,一雙運動鞋就此大功告成。
廠商表示,3D列印比生產線製鞋還省時,過去一雙鞋子要由12名技師手工打造, 現在只需2個人,工作時間也從4至6星期,縮減至1至2天。而網路下單列印3D高跟鞋,要價28000元,業者更推出網路訂購列印高跟鞋直送到府的服務。 未來3D列印,恐怕要顛覆時尚流行市場。(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 NIKE、ADIDAS等兩大鞋廠,最近紛紛投入3D列印製鞋的研發。(圖/資料照片)
原文網址: 3D列印夯!製作鞋原型省時省人力 2人2天可做一雙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612/221823.htm#ixzz2WCAZhK7C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3D列印當紅 概念股走強
|
||
![]() |
||
|
||
號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3D列印(3D Printing)題材當紅,國內概念股大塚(3570)、實威(8416)、國精化(4722)、直得(1597)等股價也「強強滾」;其中,大塚及實威不僅本周雙創掛牌後新高,今年來更大漲逾2倍,成為近期盤面焦點。
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大力讚賞3D列印技術,「經濟學人」雜誌也將3D列印比喻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加上大陸工信部表態將力推3D列印技術「產業化」,在美、中熱炒題材下,投資人開始追買3D列印相關股票,今年來全球相關個股明顯走強。 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大力讚賞3D列印技術,「經濟學人」雜誌將3D列印比喻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大陸工信部表態將力推3D列印技術「產業化」,在美、中熱炒題材下,投資人開始追買3D列印相關股票,激勵全球相關個股明顯走強。 台股3D列印概念族群大致分為3D印表機、耗材、繪圖軟體及相關零組件等四大類,像是實威、揚明光(3504)、威盛(2388)、神基(3005)4家公司是製作3D印表機;國精化(4722)、鑫科(3663)、偉盟(8925)負責提供耗材;大塚則是繪圖軟體公司。 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龔真樺表示,有了3D列印技術,未來企業將不需要模具製造與機械加工,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產品周期,並推動工業產值快速成長。 龔真樺說,隨著3D印表機愈來愈便宜,3D列印技術今年正式走入主流市場;例如全球3D列印大廠「3D Systems」代理商實威公司預估,今年3D印表機營收將以倍數成長,占整體比重從去年的12%拉高到今年的25%。 不過近20個交易日以來,3D列印概念股漲不停,法人也賣不停;大塚與實威漲幅都超過7成,國精化、直得、揚明光也漲了逾8%,而同一期間,法人都站在賣方、持續調節持股。 另外台新大眾基金經理人沈建宏指出,儘管3D列印蘊含龐大商機,但相關廠商業績若無重大突破,股價表現也可能變成短線題材效應,續航力恐不長。 |
|
||
實威許泰源:全力衝刺3D列印 中國營收今年倍增!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3-06-04 17:20:21
實威經理許泰源(右)表示,今年將全力衝刺3D列印市場,在3D Systems幫助下,今年在中國市場營收占比將會倍數成長,有機會拉高至15%,未來3年內中國據點將成長到15個。(鉅亨網往記者張旭宏攝)
實威(8416-TW)總經理許泰源表示,今年將全力衝刺3D列印市場,在3D Systems幫助下,今年在中國市場營收佔比將會倍數成長,有機會拉高至15%,未來3年內中國據點將成長到15個。
許泰源強調,3D列印業務為實威代理的繪圖設計軟體業務的延伸,最先開發出軟件需求後,才會有實際的3D列印輸出需求,除代理販售3D Systems列印機產品外,也銷售3D Systems列印耗材,如粉末、樹脂、金屬等數百種材料,因此我們跟客戶的關係十分長久,不會是一次性的硬體交易而已。
許泰源指出,3D列印業務去年才剛起步,佔營收營收比重7%,但在今年全球瘋3D列印下,今年開始將戰線向前推至中國市場,在市場及客戶加入後,今年前4月的3D列印營收已經較去年同期倍增,今年中國佔比將超過15%,未來3年內中國據點將成長到15個。
許泰源進一步指出,雖然公司不是3D Systems於兩岸的唯一代理商,但從代理產品數目來看,為3D Systems在台最大代理商,未來也將成為中國最大代理商。
實威新拓中國3D列印市場,將拼為最大代理商
精實新聞 2013-06-04 13:13:49 記者 楊舒晴 報導
|
實威代理3D Systems全彩3D列印機 x60系列 |
副總經理彭聖介表示,3D列印於美國、德國、日本等地都已經蓬勃發展,並以美國3D Systems、Stratasys、ExOne最為知名;而隨著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提出「數位製造」後再掀起風潮。
彭聖介說,其實3D列印業務為實威代理的繪圖設計軟體業務的延伸;先開發出軟件需求後,才會有實際的3D列印輸出需求。而在該業務領域中,公司除代理販售3D Systems列印機產品外,也銷售3D Systems列印耗材,如粉末、樹脂、金屬等數百種材料,因此我們跟客戶的關係十分長久,不會是一次性的硬體交易而已。
由於3D列印業務才剛起步,去年底僅佔實威營收比重7%。許泰源指出,公司之前主要經營台灣業務,但從今年第1季開始,公司將戰線向前推至中國市場,在市場及客戶加入後,今年1~4月的3D列印營收已經較去年同期倍增,未來業務規模將會更形擴大。
另外,3D Systems成立於1986年,經營3D立體列印領域歷史悠久。彭聖介表示,雖然公司不是3D Systems於兩岸的唯一代理商,但從代理產品數目來看,實威除為3D Systems在台最大代理商外,接下來也有機會成為中國最大代理商;而實威主要客戶仍是鎖定工業用客戶,因機器購買總量才會夠大,之後也才會有較高的耗 材使用量。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c731c4b-4a3b-493c-8349-022f4154ff17#ixzz2VGZErADr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實威攜美3D Systems,搶進3D列印商機
精實新聞 2013-06-04 11:11:28 記者 楊舒晴 報導
近期3D列印蔚為話題,軟體代理暨系統服務商實威(8416)透過代理銷售美國3D Systems列印機及相關週邊耗材搭上商機列車,實威於今(4)日舉辦3D Systems公司副總裁Michele Marchesan(圖右)訪台記者會,展示共同攜手搶進3D列印市場的決心。
實威總經理許泰源(圖左)指出,其實製造業對於3D列印技術的使用並不陌生,不過3D列印的低階市場正在逐漸醞釀成熟,因此真正的市場業績還未正式展現,但公司近期已經開發出不少客戶,除佳世達(2352)購買了3台列印機外,還有台灣傳統產業宜龍茶具也向實威購買,顯示中小企業對於單價高達300~400萬列印機接受度逐漸打開。
實威副總經理彭聖介則表示,縮短研發時間、加速產品上 市對製造業來說是經營上的目標,而公司研發產品最終目的也是希望能夠量產產品,除低價3D列印正在興起,公司也將開發另一新市場,也就是消費型的個性化商 品,讓每位想將手邊的設計實體化的消費者,可以實現立體化的夢想,可多方應用於建築、生活用品、交通運輸、人物公仔、醫療用品、服裝飾品與藝術擺飾等領 域。
實威主要代理美國3DSystems產品,市場族群共 可分為個人使用、專業使用、工業使用等,而3DSystems於去年1月創立Cubify線上平台後,一般消費者能夠於網站上購買3D列印機,單價約在 1300美元,消費者也可透過平台將自己的創意上傳銷售,低階3D列印市場也因此打開,大幅開展該市場商機。
3D Systems Marchesan副總裁表示,隨著經濟發展,教育也應該愈趨開放,3D將會改變我們學習、溝通和創造的方式。以一種類似於生態系統的做法,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操作,若手邊有一台3D列印機,就可以讓很多人有這樣的衝動進行自己的創造,每個人都將變得越來越有創造力,最終影響未來人類的發展。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fe85af90-aa07-485b-af81-11af8a0a2347#ixzz2VGYpp7am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實威:自造市場是未來3D列印發展重點 |
![]() |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大中華區設計研發製造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實威國際(8416),於6月4日舉辦3D Systems公司副總裁Michele Marchesan訪台記者會。針對近期吹起的3D列印熱潮、3D Systems公司介紹、3D列印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未來3D列印發展趨勢發表演說。記者會現場亦展示了3D Systems的ProJet系列3D列印機和相關模型,Marchesan副總裁現場彈奏以3D列印出的電吉他震撼全場。
今年,3D列印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一句話下掀起了一股討論的熱潮,再加上經濟學人雜誌將此技術喻為第三次的工業革命技術,中國工信部也表示將推動3D列印 產業化,制定中長期發展策略,使得市場上對於3D列印的議題愈趨熱絡。實威國際身為3D列印產業的專家顧問和領航者,對此議題提出了幾個看法。
實威國際總經理許泰源表示,製造業對於3D列印技術的使用並不陌生,現況是連一般消費大眾也開始注意到這項技術的存在,3D列印的低階市場正在逐漸醞釀成熟,但市場上對此在業績上尚未真正展現。
實威國際工程處副總彭聖介也表示,縮短研發時間,加速產品上市對製造業來說是經營上的目標,研發產品的最終目的也是希望能量產產品,目前低價3D列印興起,將開發另一新市場,也就是消費型的個性化商品,讓每位想將手邊的設計實體化的消費者,可以實現立體化的夢想。
3D列印能夠減少設計過程嘗試錯誤的機會,只要有3D CAD資料,每個人都能快速的獲得一個模型,不需要考量最終製造的實際問題與困難。企業導入3D列印機,多數也是為了提高設計的創意,與上下游廠商溝通, 降低開模的成本而達到產品快速上市的目標,此過程也能有效保全企業的商業機密。3D列印有兩個相當重要的構成要素,一個是精度,另一個是強度。精度不高, 就無法在工業上使用;強度則取決於列印時所使用的材料,未來是否有材料能讓3D原型的強度等同加工模型,此為3D列印發展的一大關鍵。目前3D列印應用行 業範圍非常廣泛,例如: 建築、生活用品、交通運輸、人物公仔、醫療用品、服裝飾品與藝術擺飾等。
實威國際的美國原廠3DSystems公司(NYSC:DDD),對於旗下的3D列印產品定義有三大類: 第一、個人使用 第二、專業使用,第三、工業使用,這也是劃分3D列印市場使用族群的方式。而3DSystems公司在去(2012)年1月建立了Cubify的線上平 台,使一般消費者能夠於網站上購買3D列印機,可將自己的創意上傳到這個平台,並銷售自己的產品,網友亦可自行列印模型或請該公司協助列印,正是《長尾裡 論》作者Chris Anderson在其新書《自造者時代》中所提及的自造經濟模式。日本擺設3D列印機讓顧客一起體驗的實驗咖啡廳正是此概念的延伸,預告製造業將走向平民 化。就像目前人人可在家中列印文件,希冀未來人人都可在家中列印其設計的產品,人人都是生產者的時代正逐步來臨。
3D Systems Marchesan副總裁表示,隨著經濟發展,教育也應該愈趨開放,3D將會改變我們學習、溝通和創造的方式。以一種類似於生態系統的做法,讓每個人都可 以參與、操作。如果手邊有一台3D列印機,就可以讓很多人有這樣的衝動進行自己的創造,每個人都將變得越來越有創造力,最終影響未來人類的發展。(自立晚 報2013/6/4)
《3D列印》MCU廠成長添想像,新唐應受惠最大
精實新聞 2013-05-28 11:41:47 記者 王彤勻 報導
3D列印題材正夯(圖為3D列印手槍),其中,肩負3D列印程式處理、外接埠控制功能的32位元MCU,為3D印表機主機板上重要的設計套件,也可說是3D列印的「心臟」。而國內具有32位元MCU設計能力的新唐(4919)、盛群(6202)等MCU廠,今日股價也都強勢表態,新唐漲幅一度逾4%、盛群也一度攻高至漲停。不過,法人分析,國內MCU廠中,僅有新唐的32位元MCU出貨已成主流,盛群、松翰(5471)均還在初步切入階段,因此3D列印趨勢中,應以新唐受惠程度最大。
新唐去年ARM Cortex-M0 32位元MCU的出貨量約在2千萬顆以上,而今年Q1出貨量已超過600萬顆,由於Q1向來為MCU出貨的全年最淡季,因此公司看好,今年32位元MCU出貨量3千萬顆的目標可望輕鬆達陣。
法人則分析,新唐今年就以32位元MCU和新推出的Audio IC動能最強。其中,新唐2011年的32位元MCU,主要是獲觸控IC客戶採用,出貨量因此大幅成長,不過2012年因部分觸控IC廠商轉向自行開發,因此新唐則是轉戰非觸控領域,包括讀卡機、手機付費等消費性電子相關應用,推升其32位元的MCU出貨量,進一步從2011年的1400~1500萬顆成長至2300~2400萬顆。而據了解,新唐目前觸控於32位元MCU的營收佔比已降至1成以下,目前ARM Cortex-M0 32位元MCU的客戶數量也已來到上千家,產品已經相當成熟,在爭取3D列印商機上可說格外有利。
據了解,新唐目前已是全球ARM Cortex-M0 32位元MCU最大供應商,市佔率逾5成,已漸和全球市佔第2的恩智浦(NXP)甩開差距。
而在國內其他MCU廠方面,目前盛群、松翰都有初步切入32位元MCU,只是量都不大。盛群指出,目前公司的MCU出貨仍以8 位元為主,至於32位元MCU有別於新唐,則是採ARM Cortex-M3架構,而目前也已在小量供貨予中南美洲的家電廠,不過放量仍需時間,公司粗估,今年底前32位元MCU佔整體營收貢獻可能仍不及5%。
至於松翰的32位元MCU,和新唐同樣採用ARM Cortex-M0的架構,日前也再推出市面上首創內建Audio Codec及高感度電容式觸控鍵(Touch key)的32位元MCU產品。松翰表示,目前公司的MCU產品雖以8位元為主,不過近兩年也跨足32位元MCU的生產,應用面並以小家電、醫療保健等產品為主。而目前MCU也已佔到松翰整體營收比重逾3成,未來還會持續上升。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8cde5830-128f-4a5b-9bd3-1a9a16372e56&c=MB06#ixzz2V1pmGaVQ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中光電自製3D印表機 接單超夯
![]() |
3D列印概念股 |
〔記 者卓怡君/台北報導〕台灣跨入3D列印有突破性發展,中光電(5371)100%持股的子公司上月在春電展中,秀出1台自製的3D印表機 MiiCraft,中光電並開始以每台2299美元接單量產,目前接單情況超乎公司預期,這是第1家打進國際3D印表機市場的台灣廠商,未來商機無限。
3D列印概念股昨日再度成為台股焦點,實威(8416)、大塚(3570)、國精化(4722)、直得(1597)、中光電(5371)、揚明光(3504)昨日啟動猛烈攻勢,並吸引大筆買單追價。
中 光電系統工程4月在春電展中,展出國人自製第1台3D印表機,以450ppi (pixel per inch ,每一吋的像素量),高解析度、0.05mm精細度的高精細度(HD)切入消費市場,中光電系統工程強調,這台MiiCraft係全由該公司自製,列印速 度為每小時2-3公分,在春電展吸引大批人潮,人氣好到讓公司嚇一跳,MiiCraft海外報價每台2299美元(約新台幣6.9萬元),此價位比日本製 同等級產品便宜約新台幣3萬元,中光電希望能將客層擴大到家庭與廣大消費市場。
兩岸本週起陸續有國際級3D列印展覽推出,除了北京的3D列 印技術產業大會,下月18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首次開闢3D列印專區,3D列印概念股昨日重啟漲勢;4月初,3D列印概念股實威、大塚等股價均曾隨國 際3D概念題材發燒大幅上漲,其中實威上漲71%,大塚上漲75%,這兩家主要是代理國外3D列印相關軟硬體為主,國精化(4722)則是生產3D列印耗 材粉末(光敏樹脂),這都是屬於3D列印產業外圍。
中光電子公司中光電系統工程自製的3D列印機,代表台灣真正握有3D列印技術,除了中光電系統工程之外,中光電持股38.4%的揚明光,也已跨入3D列印機的開發與銷售,隨著技術與市場不斷提升,中光電將是國內3D列印機產業最具代表性的業者。
群 益葛萊美基金經理人蔡彥正表示,第1屆3D列印業技術產業大會29日在中國北京舉行,加上近期美國3D列印相關個股股價持續走強,有機會推升台灣3D列印 概念股進一步上揚;根據諮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預測,3D列印市場規模將由目前不到35億美元,到了2019年可達65億美元,加上應用面涉及廣泛,讓投資上充滿想像空間,從相關 供應鏈來看,可分為硬體、粉末耗材、雷射帶、軟體及零組件等,皆是盤面表現相對強勁的個股,後續在該題材持續發酵下,股價表現值得留意。
3D列印當紅 樂了晶片概念股
3D列印之四大主要晶片受惠概念股 |
被視為第3次工業革命的3D列印(3D Printing)題材當紅,3D印表機的四大關鍵主晶片,包括32位元微控制器(MCU)、序列NOR快閃記憶體、步進馬達(Stepping Motor)控制與驅動IC、溫度及壓力感測器等,未來商機無限,已成為台灣晶片廠積極搶攻的新市場。
法人表示,32位元MCU供應商新唐(4919)及盛群(6202)、序列NOR快閃記憶體廠華邦電(2344)及旺宏(2337)、步進馬達控 制與驅動IC廠偉詮電(2436)及茂達(6138)、溫度及壓力感測器供應商立錡(6286)及致新(8081)等,均可望搭上3D列印熱潮,成為下一 波台股多頭火種。
3D列印顛覆全球製造業版圖,「社會製造」及完全客製化的商業模式,被市場認為將引發第3次工業革命,隨著3D印表機的低價化時代來臨,3D列印今年正式走入主流市場。由於3D印表機是基於嵌入式系統發展,台灣晶片廠已開始調整產品組合,加快與3D列印商機接軌。
根據各家3D印表機廠的主機板設計套件來看,四大關鍵主晶片商機最受矚目。第一是負責3D列印程式處理及外接埠控制的32位元MCU,且採用ARM Cortex-M0架構平台以增加控制功能及相容性,因此,有能力設計出32位元MCU的新唐及盛群直接受惠。
第二是搭配MCU的記憶體系統,除了搭載利基型DRAM,程式處理及運算是由序列式NOR快閃記憶體負責。由於3D列印需要將列印標的,進行多層 印刷(multi layer printing)來達到3D塑形,NOR晶片廠等於找到新藍海,華邦電、旺宏可望大啖市場大餅。
第三是控制噴墨頭定位或進行3D列印動作驅動的步進馬達控制與驅動IC。在馬達控制與驅動IC布局多年的偉詮電、茂達、凌陽等,等於已經成功卡位。
第四是有關3D列印材料的處理,由於目前多數的材料均以熱感應的聚合物為主,熱能控制及材料噴出量控制等,就需要溫度及壓力感測器來調整。國內晶片廠較少著墨在溫度及壓力感測IC市場,但立錡及致新擁有晶片端的溫度感測IC設計能力,可望由此切入3D列印市場。
實威國際總經理 許泰源施魔法 抽象設計成真
實威小檔案 |
實威營運概況 |
3D列印有多神奇?大到車廠的概念車、小到工廠的轉動齒輪,甚至是一把槍,都可以靠著一台3D印表機、以及背後的軟體製造出來。設計師新穎的設計、工程師複雜的設計,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從無到有、躍然紙上。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2月的國情咨文上提到3D列印,並且認為這是美國製造業的未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以專文分析,3D列印技術正悄悄地開啟第三波工業革命,因為產品將由大規模的製造轉為個人化生產。有了歐巴馬加持,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立刻炒熱了3D列印話題
3D繪圖軟體Solidworks及3D印表機3D Systems代理商、實威國際總經理許泰源,就是把這套3D技術引進台灣的推手。隨著3D列印開始廣為人知,預期未來3~5年將進入快速成長期。以下是記者專訪摘要:
問:不少人知道3D列印,但並不是很多人瞭解3D列印如何把圖像變成實體,請簡單介紹3D列印技術?
答:所謂3D列印其實是一套軟體、搭配印表機,製作原理就是透過逆向設備掃瞄,得到的圖像再透過軟體的運算處理來重建外型,輸出到3D印表機再製作出來。
至於3D印表機主流技術則是透過雷射光束把塑膠固化成型,再層層堆疊成型,將3D設計圖實體化。
如果只看外觀,材料較便宜,一層層堆疊成型的成品重點在外觀和顏色。如果講究強度,則是使用樹脂材料,再打雷射固化,還可兼具強度,有的成品其實跟真品沒什麼兩樣。
問:3D列印的好處和用途?
答:以前在工廠設計產品,靠的往往就是老師傅的經驗;產品設計出來要打樣得外送,不僅擔心產品機密外洩,而且來來回回、時間無法掌握。所以現在會 問客戶,「你們一年打樣費用多少?」如果打樣費用高,買3D印表機就很有價值。有了3D印表機,只要完成設計圖就可以在自家打樣,透過3D印表機只要30 分鐘就可以製作出產品,大大縮短產品設計時間,並簡化了工廠從設計到開模生產所需投入的大量資金和人力。
而且適用的行業也很廣,不論是台灣最大的NB、手機產業,其它像精品設計、腳踏車、甚至醫材產品都可以應用。就有客戶拿來試作了助聽器,還真的可以使用呢!
我們的產品是針對強調設計、創新的製造業,包括台灣最大的EMS廠鴻海,還有強調產品設計的明基,乃至運動器材品牌喬山,全部都是我們的大客戶。
問:3D列印市場商機?
答:3D列印技術發展已經有30年了,只是過去技術還不成熟,所做出來的精度、色彩都不夠;而且價格又偏高,一台機器要價數百萬元不等,也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
現在最便宜的已經可以看到百萬元以內的機種,而且產品廣為人知,市場成長速度也會加快。特別是3D印表機的技術其實掌握在3D Systems、Stratasys兩家美國公司手裡,不過專利將在2015年到期,屆
時可望 吸引更多廠商投入,可預期在未來3~5年進入高速成長期。
現在一般做出產品外觀的一台3D印表機要價約新台幣365萬元,如果是能夠兼具強度的3D印表機,價格則在400萬元以上,至於最便宜的機種、價格約60萬元;隨著未來3D列印技術更加成熟,價格下降,市場也會更普及。
2D印表機就是前例,早年2D印表機動輒數萬元 ,現在一台只要數千元,產品也普及到每個家庭。未來3D印表機有機會取代2D印表機進入一般家庭,一旦成為消費性商品,市場成長潛力相當可觀。
商機將倍數成長
3D列印技術是將圖像透過軟體運算處理,重建外型,輸出到3D印表機再製作實體出來 圖/陳泳丞 |
問:貴公司產品線包括Solidworks 3D系列繪圖軟體、3D Systems的3D印表機、逆向工程機等等,請你分享今年各產品線的成長性?
答:在3D軟體方面,實威擁有CAID、CAD、RP、RE 、CAE、CAM、PDM等7大產品線,提供從產品設計、工程設計分析、樣品成型技術、協同合作到顧問專案完整服務。
公司在過去16年來累積了5,000多個客戶,這是公司最雄厚的資產;隨著公司產品線愈來愈齊全,要讓客戶從只買一個CAD,繼續演進到更進一步的軟體,也就是買下其他6個產品線。
在3D列印的熱潮之下,今年3D印表機會有倍數成長機會;去年3D印表機的營收貢獻只有12%,今年會拉高到25%。
過去一個案子可能要做一年,業務要不斷告訴客戶3D列印的好處,讓客戶認識這個產品,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了,推廣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去年3D印表機一整年大約賣出20台,今年單是1月到5月就賣了30多台,可以看出3D印表機有多夯。
問:3D繪圖軟體的應用與好處?
答:現在大家都在談創新、談技術升級,其實要升級、要突破,看的就是背後的軟體。工程師利用專業繪圖軟體,畫出產品的立體模型,不僅有精準的數 據,還可藉此作詳細的分析,如此一來可以幫助客戶縮短產品開發、打樣的時間。在設計、生產的過程中,所有累積的資料都會電子化,不僅管理上更便利,而且有 了資料管理系統,可以輕鬆找出多年前的設計圖,成為下一個新產品的開發藍圖。
公司藉由專業軟體把生產、產品數據、電子化,讓經驗更有系統地累積下來,成為未來創新的基石。
實威不僅定位是代理商,其實,實威能在16年來拿下獨家代理權屹立不搖,而且市場觸角延伸到大陸、進一步拓展到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市場,關鍵在於能夠提供客戶顧問式服務。
舉例來說,實威可以為客戶做設計流程檢查,在經過嚴謹的檢核之後,提供客戶詳細的數據、完整的報告,並且針對不同的產業提出不同的分析、建議。
全球瘋3D列印 供應鏈爆紅
|
||||
![]() |
||||
|
||||
近期3D列印技術因可輕易印出手槍、太空食物等,因而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激勵美國3D概念股3D Systems Corp、ExOne Company、Stratasys等股價表現強勢。 根據知名科技市調機構Wohlers的預測數據顯示,3D列印設備的全球市場規模,2019年將達65億美元規模,較目前倍數激增,潛在商機龐大。台股3D列印概念股包括有神基(3005)、大塚(3570)等12檔深受市場高度矚目。
根據知名市調機構Gartner指出,隨著3D印表機的價格已降至各規模企業都能投資的水準,預估2016年企業級3D印表機價格將降至2,000美元以 下,市場需求將開始強勁爆發;而根據Wohlers的預測數據顯示,3D列印設備的全球市場規模,2011年為17.1億美元,預計今年將成長25%至 21.4億美元,2015年達37億美元,2019年更將達到65億美元規模,產業未來潛力不可限量。 Gartner表示,3D列印是一項正在加速邁入主流市場的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種產業,從汽車製造、消費產品到軍事領域,以及醫療與製藥產業。 事實上,從市場應用分類角度來看,根據Wohlers的資料顯示,其中消費電子產品占比高達20.3%居首,其次是汽車業的19.5%,排名第三的則是醫 療與口腔醫學類的15.1%,航空器類產品占12.1%,工業及商用機器類則占10.8%。總計前五大市場應用類別即占有3D列印市場需求高達 77.8%。 由於未來商機龐大,吸引投資人追買3D列印相關概念股,激勵今年以來全球相關個股股價明顯走強。 台股的3D列印概念股包含軟硬體族群,如印表機廠實威(8416)、威盛(2388)、陽明光(3504)、神基(3005)、中光電(5371);繪圖 軟體廠實威、大塚(3570)。耗材與零組件族群中,耗材類廠商如國精化(4722)、偉盟(8925)、鑫科(3663);零組件廠則有上銀 (2049)、直得(1597)等。 日前市場傳聞玻纖機殼廠神基(3005)與日本松浦聯盟籌組「台積層製造公司TAMC」,搶攻3D 列印的高端模具商機,藉著機構件產業的技術搶攻新藍海,激勵股價上漲,惟針對傳聞,神基並未說明。 代理美國3D Systems的ProJet系列3D列印機實威(8416)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21元,低於前一年度EPS為6.84元水準,不過受惠於 3D列印題材,股價飆漲,幾度被主管機關櫃買中心盯上要求公布獲利。近期實威公布今年第1季EPS為 0.93元,遜於去年同期的EPS 為1.11元,股價才稍稍降溫。 |
3D列印(英語:3D 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術的 一種,它是一種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透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過去其常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於 製造模型,現正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特別是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髖關節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3D列 印」意味著這項技術的普及。
3D列印通常是採用數位技術材料印表機來實作。這種印表機的產量以及銷量在二十一世紀以來就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其價格也正逐年下降。[1]
該技術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築,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太空[2],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訊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枝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累積技術 | 基本材料 |
---|---|
選擇性雷射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 | 熱塑性塑料、金屬粉末、陶瓷粉末 |
直接金屬雷射燒結(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DMLS) | 幾乎任何合金 |
熔融沉積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 | 熱塑性塑料, 共晶系統 金屬、可食用材料 |
立體平版印刷(stereolithography,SLA) | 光硬化樹脂(photopolymer) |
數位光處理(DLP) | 液態樹脂 |
熔絲製造(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FFF) | 聚乳酸(PLA)、ABS樹脂 |
融化壓模(Melted and Extrusion Modeling,MEM) | 金屬線、塑料線 |
分層實體製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 | 紙、金屬膜、塑料薄膜 |
電子束熔化成型(Electron beam melting,EBM) | 鈦合金 |
選擇性熱燒結(Selective heat sintering,SHS) | Thermoplastic powder |
粉末層噴頭3D列印(en:Powder bed and inkjet head 3d printing,PP) | 石膏 |
詳細資料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7%BB%B4%E6%89%93%E5%8D%B0%E6%9C%BA
3D列印被經濟學人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要角,其中,實威(8416)與3D列印相關的產品,包括3D印表機、3D掃瞄器、3D軟體等,可以說是很純正的3D列印概念股。而直得(1597)生產3D列印零組件、揚明光(3504)生產3D印表機、國精化(4722)生產3D列印耗材粉末(光敏樹脂)。
國精化紫外光固化樹脂今年看俏
4722)主力產品紫外光固化樹脂去年產量1萬6000噸,
法人估計,今年產量可望逾1萬8000噸,增逾12.5%,單
一產品營收成長17%。
法人指出,國精化紫外光固化樹脂占營收比重逐年
成長,前年約39%、去年約40%,今年不但占營收比重可
望成長至42%,單一產品營收也明顯成長。
另外,國精化紫外光固化樹脂1月合併營收新台幣
1.66億元,4月增至1.76億元。
法人分析,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市場加溫,帶動
相關零組件需求,3C產品外觀塗料不但要符合美觀要求
,也須具快乾特性,以便應付出貨的急迫性,紫外光固
化樹脂正符合這些訴求。
全球瘋3D列印!國內擁有3D軟硬體系統整合服務商實威國際(8416-TW)及大塚資訊(3570-TW)同步連拉2根漲停,其中實威站上85元大關,創下上櫃以來新高價位,大塚5天漲幅達26%。
隨著可列印材料種類爆炸性成長,市場預估未來3D列印將無所不「印」,「3D列印概念股」儼然成型,其中美國3D列印機器供應商The ExOne接連大漲,從2月7日掛牌以來漲幅超過86%,因此激勵國內唯2擁有3D軟硬體服務商的實威及大塚股價大漲。
實威銷售產品以SolidWorks為主軸,另延伸出以它為基礎並且能夠完全整合的相關產品,如SolidWorks Simulation、SolidWorks Sustainability、ProJet 3D Printer、ZPrinter、Rexcan、CAMWorks、Enterprise PDM、3DVIA Composer等。實威去年每股盈餘5.2元,董事會決議配發4元現金股利。
實威今年初在山東濟南新設服務據點,事業版圖延伸到東北地區,在中國已經設立9個據點,未來能夠更深化中國市場,目前陸資企業比重有快速增加趨勢,挹注公司新成長動能,預計未來2-3年內將發展至11個據點,5年內中國達15個。
3D列印,你太瘋狂了! | |||||
‧CTimes零組件 2013/04/08 | |||||
![]() |
|||||
![]() |
|||||
![]() |
|||||
【撰文/劉佳惠】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這一兩年3D列印技術日趨成熟,設備也逐漸平價化,各種技術舖天蓋地席捲全世界,應用與創作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出現。此一潮流不僅僅開始影響各大產業的製造模式,也逐漸與普羅大眾的生活產生聯繫。 針對2013年的科技趨勢,不少主流媒體如Wired、Forbes、The New York Times、ZDNet、Mashable都先後在頭版鼓吹3D列印將在2013年蔚為風潮,甚至走入主流市場。猶如外族騎兵,3D列印正醞釀著在一夜之 間,顛覆沉悶的全球製造業版圖,讓「人人製造」這件事情發生。 那麼,這一項誕生於20多年前的3D列印技術,現在到底有多少神奇陸續誕生呢?隨著MakerBot、Bits From Bytes、PP3DP、RepRap、PrintBot 皆推出低價3D列印設備,這個產業、這個市場又會變成什麼樣子了呢?趨勢是什麼?商機又在哪?人人都說3D列印商機潛力驚人,那麼,又有誰已經想出可以改 變世界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了嗎? 3D列印產業大規模整併中 其實,「3D列印」這項技術,最早可追溯至1986年,原名為「快速成型製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簡稱RPM。其最大的優勢在於「不需要模具」,與傳統方式相比,不需開生產線,又因為加法製造的特性,可以大量減少材料的 浪費。即便這項技術已經有20年的歷史,「3D列印」這個名詞,卻是這一兩年才被炒熱的。 2012年,美國兩家3D列印製造公司Stratasys與3Dsystems,才剛上市半年,Stratasys這間公司的股價瞬間雙倍上 漲;3Dsystems則是一度暴漲3倍。據瞭解,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此一風潮也相當重視,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提議投資10億美元建立15家製造業創新研究 所,並宣佈第一個研究所專注於研發3D列印技術,首期投資達3000萬美元。 Stratasys與3D systems是全球數一數二的3D列印巨頭,上市前皆進行大規模整併,Stratasys宣佈與以色列一家叫Objet的3D列印公司合併,3D systems則是收購了Z Corporation和Vidar Systems兩間公司,這些公司都各自有其一段歷史與專利技術,由此可知,面對3D列印這樣的風潮,整體產業變革正大動作地進行中。 也就是說,3D列印不僅僅導致產業上有所變革,又隨著3D印表機價格開始親民,日益受到企業的歡迎。越來越多的美國電影如《阿凡達》、《007:空降危 機》、《鋼鐵俠》、《變形金剛3》以及《復仇者聯盟》中,也開始使用3D列印機製造道具;福特汽車公司配給旗下每位工程師一台3D印表機,讓他們印製新的 變速箱零件來測試;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利用3D印表機印製輕量零件,以便未來能在太空上使用。 甚至,根據英國媒體報導指出,英國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3D印表機列印出胚胎幹細胞,並製造出骨髓和皮膚,他們認為,未來將可以實現用3D列印自己的器官細胞並進行移植,解決器官移植上的免疫或排斥問題。 足見,3D列印潛在商機龐大,未來哪一家廠商能最大程度地掌握3D列印相關研發、應用以及服務模式,也就掌握了未來世界產業的關鍵版圖。 真能掀起製造革命嗎? 3D列印被視為明日之星,網路的發達讓3D列印社群日益龐大,而硬體成本的下降也讓有興趣的企業、民間玩家蓬勃發展,商機如是出現。那麼,是否真有可能如歐巴馬說得那麼神奇,將掀起下一波製造革命呢? 實威國際工程部副總彭聖介認為,近年3D列印市場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不斷地發酵,確實出現了1000至2000美元的平價化機種風潮,也讓3D列印對於量產製造的衝擊有了不少討論。面對平價化機種的風潮,他強調: 「平價的機種其實只能滿足玩家的需求,但若思考到『改變製造業的可能』或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3D列印就必須克服精度和強度的問題,達到和傳統製造 一樣的品質,才有可能實現製造業的改變。」 他說明,相較於傳統生產方式,3D列印技術的確是重大的變革,但目前還沒有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本事,也不會是傳統製造業的終結者。彭聖介說:「我們看到 的是屬於『製造業之外』的市場,而不是想要取代製造業。」例如,傳統生產方式做不出來的產品,或是傳統方式雖然可以生產,但太耗時、耗材料,就可以透過 3D列印來解決。就目前技術來看,3D列印的發展上依舊有不少限制,包括良率和產量上都還比不上傳統加工製程,而其中最大的門檻則在於材料。 然而,3D列印對研發以及創意的實現,都是相當具備優勢的。智茂資訊技術總監蔡智淵說明:「3D列印目前有一個很大的商機,是能為研發過程的『打樣』步驟提供有很大的發揮和效益。長遠來看,3D列印有機會取代今日繁複的製造流程,但短期來看,其實還有得等!」 與國防工業一樣重要 針對3D列印的應用發展,彭聖介指出:「其實,3D列印就像國防工業一樣重要,它會持續的發展,甚至影響一個國家研發的能力。」他繼續解釋,一個企業都會有很多概念性的設計與創意,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之際,就必須在設計過程中減少錯誤的機會,搶先推出市場。 在這樣的條件下,3D列印的快速成型就會是一個很強大的優勢。蔡智淵說:「台灣以前靠製造業、代工起家,但現在科技廠商若要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紫,就必須要踏入前段研發,並做出品牌。此時此刻,3D列印的價值就會慢慢昇華。」 對此觀點,國內一位業界專家透露,為了搶快上市以及保密問題,目前已有不少企業都有採購3D印表機,而在這無形之中,很快地就會形成年產值超千萬級的產業規模。 他說:「Nike、New Balance、Apple,甚至台廠如鴻海、華碩、宏碁,其實一定都有添購工業級的3D印表機針對研發產品做打樣,才能夠不斷試出好創意。」這樣一來, 不僅節省材料與人力,又能降低製造成本,甚至可以利用3D列印小量製造產品,推向市場試試水溫,再根據消費者回饋進行改良。 甚至,在中國已經有一大批公司切入此一領域,也有不少風險投資基金投資3D列印領域相關企業,包括設備、材料、零組件以及相關軟硬體技術等。近日,南京市 政府爭取中央政府資金補助,希望將南京打造為中國3D列印技術的制高點,並要求成立3D技術產業研究院與技術產業基地。武漢則是搶先成立「中國第一個3D 打印工業園」,積極扶植培育相關人才。 整體說來,3D列印社群服務的生態,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會隨著時間不斷地演化,而它的元素如開放硬體、開放軟體、開放社群等特性會產生蝴蝶效應,是契機也會有風險。在未來,3D列印將是小小兵也可以立大功、小漩渦可以變成大颱風、牽一髮可以動全身,席捲著全世界。 3D立體革命,正要展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完整內容請見《CTIMES雜誌》2013.04月號】 |
其他資料參考 :
http://i3w55.pixnet.net/blog/post/49138300
3D 印表機方興未艾,有如變形金剛般的 4D 列印技術卻已隱然 成形
相關影片參考如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D2lU7DTG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BA_mqF77G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u0r3dB0aM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IrlsvNwr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1fCyTEYek